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作品简介: 本项目的研究:利用入侵植物可有效地防治褐云玛瑙蜗牛的对农林、园艺等经济作物危害,同时可减少对哺乳动物和人类的食物污染带来的疾病感染;该项目研究成果可为开发低毒或植物源农药提供依据;减少褐云玛瑙蜗牛的危害,可保护植物多样性,有效的促进生态平衡。 该项目的试验设计和实验过程科学严谨,实际应用价值高,具有适用范围广,取材方便,有效成分制备简单,成本低等特点,适合广大农作物种植户。

作品简介: 本项目就常规施肥下,在浙江省临安市山核桃主产区,通过埋设土壤溶液采集器采集渗漏水,定位监测和研究了山核桃林系统中养分渗漏流失的动态变化,探明山核桃面源污染的形成机理,为山核桃合理施肥和面源污染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作品简介: 本课题为探究提取苦荞麸皮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微波提辅助取苦荞麸皮中总黄酮类化合物。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苦荞麸皮总黄酮工艺中的液固比、微波功率、提取时间三个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该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固液比1:47.68(g/ml)、微波功率510.8w和提取时间49.03s,实际测得的总黄酮得率66.58 mg/g,提高了13.83%.

作品简介: 该项目旨在探讨三黄汤与普济消毒饮干预2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素信号错误转导的作用机理,为探索糖尿病的防治新思路提供依据,能进一步推动中医药防治糖尿病临床疗效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作品简介: 本作品利用废弃的菠萝皮渣为原料,“变废为宝”,提取其中纤维素,并对其活化后进行不同的改性处理制备了对铜、镉、铅等重金属离子和颜色染料等有吸附作用的系列吸附剂,本产品具有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易于生产加工,所需设备成本较少;在应用方面具有使用方便,吸附效率高,可再生使用,而且应用范围广。

作品简介: 匹多莫德,是以RS-构型上市,故需对其手性杂质进行质量控制。本文建立匹多莫德及其对映异构体分离分析的CSP-HPLC法,并结合热力学和分子模拟法,对拆分机理进行探讨。最后以匹多莫德其中一个异构体(4R, 2’R) – PDMD为模板分子进行原位热聚合反应,直接在毛细管柱中合成出具有大孔结构的分子印迹整体柱,实现了(4S, 2’S) – PDMD与(4R, 2’R) – PDMD的拆分。

作品简介: 鸡枞菌为白蘑科鸡枞的子实体,因其长于白蚁蚁穴上,人工种植较为困难,是一种珍稀食用菌,鸡枞主要分布在四川凉山州和云南、台湾等地。

作品简介: 以菲律宾蛤仔肉为研究对象,提取某糖蛋白,将该糖蛋白作用于前列腺癌细胞DU-145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实验, 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具有潜在的抗肿瘤作用。

作品简介: 本研究的对象是肠出血型大肠杆菌(EHEC)。EHEC具有起病急、传播快、涉及范围广的特点。本研究致力于快速检测EHEC的纳米生物传感器研发。 一方面利用超声乳化法以PCDA单体为原料获得实验所需的囊泡,作为信号传导装置。另一方面选取能与EHEC的脂多糖特异性结合的DNA寡核苷酸链作为识别元件。最后将氨基化适配体通过酰胺键修饰到囊泡表面,制得纳米生物传感器,最后利用比色从而检测EHEC。

作品简介: 本作品旨在研究2005~2007年91株食源性致病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耐药特点及转座子介导四环素、红霉素耐药机制。

作品简介: 本实验设计合理,方法得当,过程严谨。运用目前较为成熟的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孑遗植物杉科主要物种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得出较为可靠的实验结果,该实验结果与当前的化石证据具有一定的印证之处,但同时又有自己创新的观点,可以为杉科植物的系统分类提供分子水平的研究佐证,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作品简介: 杨梅是我省特产水果,具有很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是贮藏和运输极为困难,低温贮藏等此类技术贮藏期也只能达到15-20天左右,依然极大的限制杨梅贮运、制约杨梅销售市场的开拓。 本作品尝试将玻璃态保藏技术运用到杨梅鲜果的保鲜中,比较玻璃化保藏与普通冻藏对杨梅果实品质的影响,为解决杨梅贮运难提供一条新型的技术方法。

作品简介: 本课题组以临床分离的猪链球菌为研究对象,从中筛选出2型敏感菌株和耐药菌株,人工诱导敏感菌株成为多重耐药菌株,并对同一亲本的敏感菌株和人工诱导得到的多重耐药菌株进行蛋白组学分析,以期筛选出猪链球菌2型菌株的多重耐药相关蛋白,阐明其种类及作用,分析该菌株多重耐药产生的主要方式和机制,为猪链球菌耐药性的分子流行病学检测、寻找新型药物靶位提供科学依据。

作品简介: 本课题研究鲜豆渣发酵生产霉豆渣,解决豆渣易腐败难储存的问题,拟实现霉豆渣微生物的分离及鉴定,在此基础上研究其纯种发酵技术,进行多菌种组合发酵,拟在较短时间达到自然发酵霉豆渣的外观风味,然后对霉豆渣营养价值的深入探讨研究,为合理利用豆渣资源提供一条可行的道路,既创造社会价值,又减少污染,有着广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品简介: 本作品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连续抽注器,属于医疗技术领域。

作品简介: 利用NAA对番薯的同属植物进行扦插处理,研究了NAA对甘薯的近亲植物马鞍藤、海滩牵牛、小花假番薯、五爪金龙和紫心牵牛生根、发芽以及成活的影响。

作品简介: OP乳化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为常用的一种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本项目通过对OP乳化剂的荧光光谱研究,发现其在pH5.0的 B-R缓冲溶液中,测定波长为λex/λem=276/304nm时,OP乳化剂的荧光强度与其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种定量分析OP乳化剂的新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宽,简便快捷,抗干扰能力较强,适合环境样品中各种浓度OP乳化剂的定量分析。

作品简介: 作品基本思路:采用约束条件的正交设计对中药复方香丹注射液各化学部位进行配伍,采用小鼠耐缺氧实验对各配伍组进行药效学筛选,再结合支持向量机(SVM)预测模型进行药效预测,从而确定有效部位(或有效部位配伍组),建立有效部位(单个或多个)的指纹图谱,采用有效部位指纹图谱结合多指标成分定量分析的复方制剂质量控制模式,探索建立中药注射剂药效物质筛选和质量控制的新方法。

作品简介: 吸入麻醉药异氟烷对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一直是研究热点。本实验以异氟烷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异氟烷可降低幼小鼠自主活动次数,损害学习记忆能力,GABAA受体可能部分参与了以上作用。因此在临床患儿麻醉时,针对神经发育已经有异常的患儿,使用异氟烷麻醉诱导应慎重选择。该论文发表于《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1年第25卷第3期

作品简介: 本作品研究了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多态性与肿瘤发生的关联性,作品重点研究8个KIR抑制性受体(2DLI-2DL5、3DL1-3DL3),6个KIR活化性受体(2DS1-2DS5、3DS1)以及两个编码促进活化作用的辅助蛋白DAP10,DAP12基因共16个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差异等。

1 2 3 4 ... 7 8 9 10 11 12 13 14 ... 80 81 82 83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