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作品简介: 目前,国内外对矿山地震的研究工作都受到矿山地震震源产生机理,监测台站空间分布的影响。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研究矿山地震震源产生的机理,建立三维激振模型和速度模型。本文首先通过分析矿山地震产生的机理,对矿震进行分类。然后以波在介质中传播模型为基础,在假定介质均匀连续条件下建立矿震波的三维激震模型,进而导出矿震波的传播模型。通过在矿震监测系统的应用表明,该模型有效的提高了震级计算和定位计算的精度。

作品简介: 本文从VSP勘探的原理入手,阐述人工可控震源在VSP观测上优越性

作品简介: 本文系统性的阐述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以及遥感在地震预报、灾后救援与灾后重建工作中的应用。

作品简介: 本研究以广东商学院三水校区发生6.0级破坏性地震为研究背景,制定一套完整有效的三水校区6.0级破坏性地震逃生应急方案,最终目的是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当发生地震等灾害时尽可能地将伤亡率减少到最低,并从而得出大学校园制定相关逃生应急方案的一般性规律。

作品简介: 基于地震数据光滑性较差的特征,以往拘泥于寻找地震数据数字特征等常规的统计分析方法局限性太大。为了反映地震数据统计规律的本质特征,提出三角多项式拟合方法。将所得三角多项式拟合用于地震数据的拟合,得到了精度很高的拟合曲线。讨论了三角拟合方法的理论可靠性及用于地震数据分析的优势和缺陷。将异阶均线与异阶差分曲线进行类间组合,形成异阶曲线交互分析方法。为地震预测预报奠定一定的基础。

作品简介: 计算了全球420747个4级以上地震的太阳黄经和月太黄经差,全球7级以上地震(共计2013个)震源位置的日(半日)周期固体潮理论波形,系统研究了发震时刻在年、月、日三种固体潮波形上的分布规律,结合地震所属板块边界、板内区域、地理纬度等进行了分类统计,研究发现: 1.地震的发生时刻在理论固体潮半日波0°、90°、180°及270°相位附近分布明显集中。 2.地震发生在固体潮月周期波各相位时...

作品简介: 本文运用HHT(Hilbert Huang Transform,希尔伯特黄变换)原理与算法,对1900-2009年全球大量气候和地震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全球地震与气温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并且提出地震影响全球气候的三种可能机制。本文的创新点为:提出全球地震与全球年均气温的负相关性;发现全球年均气温各IMF分量的驱动因子;提出地震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三种作用机理。

上一页 1 下一页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