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作品简介: 本文分析512地震中国股市收益率波动的变化,证实了投资者受地震影响的悲伤情绪能够反映到股价上。人在积极乐观时会表现出愉悦的情绪,容易高估股价;而消极心态下则通常会低估股价,引起股市下滑。文章还分析了地震带来的恐慌情绪对不同行业影响不同,部分行业如建筑类上市公司受地震影响更加显著,其超额收益率显著高于全国股市的平均水平。研究还表明,四川地区的上市公司受地震影响而收益率显著不同于平常水平。

作品简介: 汶川地震后,选择何种重建模式成为灾后农房顺利重建的关键。本项目通过对6个重灾市(县)农户的满意度调查,从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农村发展方式、社会治理方式四个方面分析了不同农房重建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完善灾区农房重建模式、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这对缓解灾区干群矛盾、促进灾区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其它地区的新村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品简介: 通过对5•12汶川地震受灾地区(绵阳市区和北川县擂鼓、安昌两镇) 巨灾保险供求进行深入调查, 发现当前我国的巨灾保险供求存在严重失衡。本文针对当前的市场供求现状并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出了巨灾债券的保险模式,并以1978~2010年间中国发生的214起地震灾害事故为样本,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债券定价原理推算了地震巨灾债券的收益率及价格,从而对我国地震巨灾债券进行了初步设计。

作品简介: 地震保险需求的研究契合了现阶段人们的巨灾险消费心理和国家防震减灾规划的方针。论文针对十二五规划中防震减灾的实施提出自己的构想。先对地震保险现状进行概述,从总体上分析了我国地震保险需求的特点,选取了收入水平、保费、风险态度、教育程度、政府参与等变量,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究其对需求的影响。结论包括了地震保险的潜在需求、地域特征、政府作用、保险公司形象等方面。论文最后为地震险主要供给者提出了两方面建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