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作品简介: 通过现场调研和实验室指标测定,探讨高氟区与对照区儿童外周血甲旁素基因BstBⅠ多态性与血清钙代谢激素及氟斑牙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氟斑牙患者血清OC水平明显增高;高氟区携带BB型儿童血清OC水平高于Bb型儿童,但未发现儿童氟斑牙发生与该基因多态性之间有明显关系;提示高氟暴露条件下,该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PTH的合成和分泌,进而影响血清OC的代谢。研究结果为氟暴露人群建立早期健康监护分子标志提供依据。

作品简介: HBV感染者存在显著的临床和病毒学差异,HBV基因分型的研究对乙肝病毒变异的研究、发病机制的探讨、病情评估、治疗药物的选择和预后判定以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广西是我国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地区,且桂林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概况尚无文献报道。本研究通过S基因序列分析方式研究桂林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概况,以期为广西乙型肝炎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作品简介: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呈明显升高的趋势,膳食中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饮酒、糖尿病等相关诱因与疾病均可增加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本文通过研究不同剂量玉米黄质对高脂鹌鹑模型体内脂代谢的调节及对由高脂诱发的血管脂质过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探讨其抗高脂诱发的血管脂质过氧化损伤的相关机制及其最佳作用剂量标准,为其用于临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作品简介: 野罂粟是一种很重要的药用植物,随着工业的发展,野生的野罂粟已不能满足市场对野罂粟的大量需求,有关野罂粟离体培养的报道很少,尤其是至今未得到野罂粟再生植株,本文介绍了一种高效的体细胞胚发生途径,植株再生及次生胚发生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对大规模地无性繁殖有利,而且对野罂粟遗传改良也有利。

作品简介: 本文以芴及不同的卤代烃为原料,首先合成了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4-取代茚亚乙基芴化合物1a-b,在此基础上,该化合物的锂盐与ZrCl4反应,得到了两个未见文献报道的C1-对称亚乙基桥联型-(4-取代茚)(芴)锆络合物2a-b。

作品简介: 桔梗属于桔梗科、桔梗属,为多年生双子叶草本,是一种药用、食用、观赏兼用型植物。 正常情况下桔梗种子田间出苗率仅为1%左右,而桔梗种子在人工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发芽能力,则萌发温度和水分限制可能是造成种子田间出苗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水分胁迫下桔梗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规律的研究,对桔梗的生产和遗传育种群体的构建均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作品简介: 本作品主要是探索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稻谷中硒含量的样品快速处理方法。

作品简介: 本作品主要研究KIR2DL1——HLA信号同路对同种异体NK细胞杀伤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G1A的影响,比较阻断前后NK细胞杀伤活性的变化,从而指导白血病的治疗,减少复发率。

作品简介: 通过对广西百色市大王岭自然保护区的野生桫椤种群、种类多样性及所在群落的初探,研究了大王岭桫椤种群与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大王岭自然保护区桫椤的数目为8300株,种群密度为10.1×10-2株/㎡。种群分布格局呈集群分布,年龄结构属增长型。桫椤种群所在群落共有蕨类植物33科69属142种。植物科、属的分布型以热带、亚热带占绝对优势;最后,针对桫椤当前现状提出了一些保育措施及合理化建议。

作品简介: 介绍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来源,结合心理暗示在现代医疗中取得良好治愈效果的临床应用病例,提出将心理暗示疗法广泛运用于医疗领域的意义。

作品简介: 红菇是一种外生菌根真菌,红菇子实体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菇多糖、多种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还含有多种脂肪酸、甾醇等功能性成分。广西容县野生红菇菇大香浓,不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同时具有补血健体、抗疲老、防止癌症、降低胆固醇、消肿去湿等多种药用与保健功能。用果蝇研究红菇提取液延缓生命衰老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主要是采用果蝇生存试验探讨红菇提取液抗衰老作用,为开发新的抗衰老食品和药物提供理论参考。

作品简介: 观察大黄蟅虫丸对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分析大黄蟅虫丸对肝纤维化血清指标的影响;检测大黄蟅虫丸对对肝纤维化大鼠细胞因子GM-CSF、IL-13、IL-18、IFN-γ和瘦素表达的影响;研究大黄蟅虫丸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和核因子-κB通路的影响,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及NF-κB调节细胞因子表达的可能机制。

作品简介: 本文采用腹腔注射左旋硝基精氨酸制造大鼠高血压模型,在药物诱导的高血压状态下,给大鼠灌胃不同剂量的海木氯仿提取物,记录给药2 周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变化。

作品简介: 本项目以水杨醛和甘氨酸为原料,首先合成了水杨醛缩甘氨酸西佛碱,再以之为配体与锌离子反应制备配合物;采用X-ray单晶衍射解析结构,研究分子的成键类型及作用模式;通过光谱法评价配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目标分子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配合物,且性能结合了西佛碱和锌离子的优点,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较配体显著增强,抑制率远大于进口降糖药物拜唐苹,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极具应用前景。

作品简介: 很多miRNA在植物的成花过程中,对很多重要转录因子的转录后或者翻译水平起调控作用,使植物开花时间的控制更加精细和复杂。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miR172,它的靶基因是AP2,在拟南芥中过量表达miR172会造成植物开花显著提前,而过量表达其靶基因AP2会造成开花延迟。目前对植物miR172的研究仅在拟南芥、水稻等模式生物或者重要农作物中研究得比较深入,在园林观赏植物中却未见报道。

作品简介: 科技发展为人类生活作出许多贡献,但是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就像塑料的使用所带来的“白色污染”就是最好的例子。通过实验表明:黄粉虫体内存在某种可以消化有机塑料的活性物质,在消化这些有机塑料后仍可以正常生长和繁殖。 本文通过黄粉虫有机塑料的综合实验阐述黄粉虫食用有机塑料法的应用前景,不仅摒除了目前处理塑料的不足,而且实现物质资源的生态循环、创造经济效益。

作品简介: 本课题对应用历史悠久,临床疗效确切的红背叶、白背叶、小驳骨、假杜鹃、花叶假杜鹃、毛钩藤叶、尖尾芋、海芋和粪箕笃9种岭南民间草药进行了物种来源、地理分布、生态环境、民间药用历史和开发利用现状的调查;药材性状、粉末特征、显微构造及理化特性的比较鉴别研究,为避免上述岭南草药的误用或混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及深层次开发利用和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品简介: 本项目通过对广玉兰这一单一植物访花昆虫的观察和研究,总结出其访花昆虫的种类、访花频率及行为,最终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展现。为更好地保护和管理传粉媒介来保护植物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丰富了访花昆虫的研究资料。

作品简介: 本研究综合探讨了光照、温度、食品成分、金属离子及防腐剂等外界环境条件对大豆异黄酮抗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比较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小,对大豆异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做出了综合、科学的评价,以期能在大豆及其制品在加工、储藏、运输过程中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大豆异黄酮提供理论参考,对其在食品和药品工业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作品简介: 本论文分别以N-(2-羟基苯基)、N-(3-羟基苯基)、N-(4-羟基苯基)邻苯二甲酰为原料经Friedel-Crafts反应合成3个新型芳香酮,并研究了C-酰化与O-酰化异构体的产率。

1 2 3 4 ...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 65 66 67 68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