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基层政府灾后帮扶救助行为群众满意度研究--以陕西省黄坝驿乡为例
小类:
管理
简介:
基层政府帮扶救助行为直接影响巨灾应对效果,同时基层政府的工作内容在巨灾应对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因此有必要研究灾害应对不同阶段基层政府帮扶救助行为与受灾群众满意度间的关系。结果显示:①应急处置阶段的基层政府绩效对受灾群众的累积满意度没有直接影响,而是通过恢复重建阶段间接影响②无论是应急处置阶段还是恢复重建阶段,基层政府的能力都是影响受灾群众满意度的关键因素③工作效率对受灾群众的满意度影响不显著。
详细介绍:
一、研究背景 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近年来全球频繁出现重特大自然灾害,各种不同类型的灾害就对世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挑战和威胁。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我国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的人口接近4亿,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极高。2008年1月中旬至2月上旬,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交通运输严重受阻,电力设施损毁严重,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516.5亿元;2008年5月12日,四川阿坝州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灾难和难以弥补的损失。最大烈度达11 度,影响范围包括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省(区、市) 的417 个县、4656 个乡(镇) ,灾区总面积44 万平方公里,重灾区面积达1215 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4624 万。截至6 月23 日,已确认因灾遇难69181 人、受伤374171 人、失踪18498 人,倒塌房屋778191 万间,损坏房屋2459 万间[ ] ;2010年4月14日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玉树地震造成2220人遇难,失踪70人,给当地及周边地区带来巨大灾难[ ] ……随着近年来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内的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已经成为目前国际上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维护国家安全,不仅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成为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为了降低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各国政府都陆续开始建立有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政府对自然灾害的应急能力和管理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评价政府工作效率与国家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民众对于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管理水平的评价以及在突发事件管理中的帮扶、救助行为等的满意度则更清晰地反映出了一个国家应对自然灾害所取得的效果。 2003年抗击非典工作我们取得了很重大的胜利,但是也暴露出了我国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处理和管理危机能力不强,一些地方和部门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和能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急机制的建设工作,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这就把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上。2005年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温家宝强调,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是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这项安国利民的大事做好。2006年1月8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类: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并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制定应急预案。 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妥善协调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群众与政府的关系。 当前,为了降低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各国政府纷纷着手建立有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政府对自然灾害的应急能力和管理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政府工作效率与国家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民众对于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管理水平的评价以及在突发事件管理中的帮扶、救助行为等的满意度则更清晰地反映出了一个国家应对自然灾害所取得的效果。 基层政府政府作为中央政府依法设置来治理国家部分地域或某些地域某些社会事务的政府,不但是各级政府政策实施的主体,也是各级政府与公众的最终接触面,必然导致基层政府处于公众需求和行政任务要求的矛盾冲突之中。自然灾害发生后,无论在应急处置阶段还是在灾后恢复重建阶段,基层政府作为自然灾害应对的实施主体,这种矛盾更为突出。从基层政府的工作绩效尤其是帮扶救助行为直接影响到自然灾害应对的效果、群众的切身利益,进而关系到受灾群众的福祉,同时基层政府的工作内容在自然灾害应对的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因此有必要研究自然灾害应对不同阶段基层政府绩效与受灾群众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一)调研方法 1、文献研究 通过搜集该地区多年来政府在突发事件中举措的相关文献、政策和报道、“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当地政府的各项举措,纵向和横向分析政府行为,了解当地政府应对对自然灾害的应急能力和管理水平,通过总结、积累目前各类学者的成果、经验,为调研的开展提供了依据。大量的政府文件、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为调研的科学性、可行性提供了保障。 2、实地走访 实地走访,深入群众,有针对性的应用问卷调查,了解当地震中和震后的现状,以及调查对象对政府行为的感受、看法及对其影响;对各级党政机构和群众的访谈,在深度访谈和座谈会基础上了解突发事件中政府行为。 3、资料分析 分析材料和数据主要来自问卷、访谈以及相关的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审查、分类和汇编,以及数据的检验、录入和汇总,得出该地区群众对政府行为的满意度以及群众认为政府帮扶救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 定性与定量分析、规范与实证分析 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本课题将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后期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本研究选择受灾严重的陕西省宁强县黄坝驿乡5个行政村,21个村民小组作为研究对象。 2、 测量角度 量表分别从公众对政府在应急处置阶段的评价和灾后恢复重建阶段两大不同阶段关于对“政府形象”、“公众感知质量”、“公众满意度”和“公众抱怨”四个大的方面35个测量条目,采用Likert5级自评量表 三、研究内容——构建理论模型 基于灾害应对在本研究中的阶段划分和政府绩效测量变量,我们提出灾害应对不同阶段基层政府绩效与受灾群众满意度关系的概念模型。在模型中,我们设定应急处置阶段和恢复重建阶段的基层政府绩效将直接影响受灾群众的满意度。并且,应急处置阶段的政府帮扶救助行为将通过恢复重建阶段基层政府帮扶救助行为间接影响受灾群众对基层政府的满意度。 在受灾群众对基层政府满意度的测量上,由于时间跨度不同而存在两种不同的满意度观点:一是认为应该采用某次个体特定经历满意度,而是系列经历的累积满意度。在本研究中,鉴于基层政府工作在灾害应对的不同阶段都与受灾群众有着切身的关系,因此采取积累满意度的概念作为基层政府满意度测量的内涵更为合适。 四、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①应急处置阶段的基层政府绩效对受灾群众的累积满意度没有直接影响,而是通过恢复重建阶段间接加以影响;②无论是应急处置阶段还是恢复重建阶段,基层政府的能力都是影响受灾群众满意度的关键因素;③工作效率对受灾群众的满意度影响不显著。因此,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建设是提升受灾群众累积满意度的关键要素,同时灾区建设不应将效率作为基层政府绩效评价的主要指标。 五、对策建议 一、加强基层政府能力建设是提高受灾群众满意度的重要途径。 二、加强信息管理,形成长效监督机制,切实做到政务公开、透明。 三、加强灾区群众的期望管理。第四,加快基层政府服务职能的转变,切实提高群众收入,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注入新的力量。

作品图片

  • 基层政府灾后帮扶救助行为群众满意度研究--以陕西省黄坝驿乡为例
  • 基层政府灾后帮扶救助行为群众满意度研究--以陕西省黄坝驿乡为例
  • 基层政府灾后帮扶救助行为群众满意度研究--以陕西省黄坝驿乡为例
  • 基层政府灾后帮扶救助行为群众满意度研究--以陕西省黄坝驿乡为例
  • 基层政府灾后帮扶救助行为群众满意度研究--以陕西省黄坝驿乡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 基层政府是各级政府政策实施的主体,必然导致基层政府处于公众需求和行政任务要求的矛盾冲突之中。汶川特大地震后,这种矛盾更为突出。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阶段基层政府绩效与受灾群众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思路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1、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2、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3、 提出增强地方政府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及增强群众对基层政府绩效满意度的对策及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 1、利用2008—2011年各个寒暑假,对陕西省宁强县黄坝驿乡追踪调查研究,提出可行性建议。2、国内有关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理论研究作为作品的理论基础。 先进性 1.查阅文献,了解情况2.实地调查寻找对策3.对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4.构建理论模型 创新性 1、作为在校大学生参与灾后重建研究,为扩大基层政府的影响力起到先锋和杠杆作用。2、针对陕西重灾地区,研究方向明确突出。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实际应用价值 1、透过不同阶段群众对政府帮扶救助行为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为以后灾害管理提供借鉴意见。2、提出不同阶段基层政府帮扶救助行为与受灾群众满意度关系的概念模型,推进基层政府与群众关系。 现实意义 1、促使国内研究更加丰富。研究不同阶段政府行为对群众满意度影响,有利于基层政府提升政府形象。2、对现有研究进行补充。课题组希望通过连续几年的关注,反映基层政府帮扶救助行为的群众满意度。

作品摘要

基层政府不但是各级政府政策实施的主体,也是各级政府与公众的最终接触面,必然导致基层政府处于公众需求和行政任务要求的矛盾冲突之中。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无论在应急处置阶段还是在恢复重建阶段,基层政府作为巨灾应对的实施主体,这种矛盾更为突出。因此有必要研究灾害应对不同阶段基层政府帮扶救助行为与受灾群众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笔者选择了陕西省重灾区宁强县黄坝驿乡的各个行政村230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进行实地考察,分析政府帮扶救助行为在不同时间、空间下对群众满意度的影响,同时采用路径分析方法研究灾害应对的应急处置阶段和恢复重建阶段基层政府的绩效与受灾群众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①应急处置阶段的基层政府绩效对受灾群众的累积满意度没有直接影响,而是通过恢复重建阶段间接加以影响;②无论是应急处置阶段还是恢复重建阶段,基层政府的能力都是影响受灾群众满意度的关键因素;③工作效率对受灾群众的满意度影响不显著。因此,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建设是提升受灾群众累积满意度的关键要素,同时灾区建设不应将效率作为基层政府绩效评价的主要指标。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2010年西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立项项目; (2)2010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立项项目; (3)西北大学第五届“挑战杯”二等奖; (4)学术论文《浅议灾后重建过程中地方政府形象的提升》发表在《社会科学研究》增刊,2011年6月版; (5)学术论文《基层政府灾后应急管理研究——以陕西黄坝驿乡为例》发表在《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二期,201—202页。

参考文献

1.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2.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胡泽君.公共管理与治理转型[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4.罗伯特•希斯著.危机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 5.杨志芳.信息管理基础[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 6.孙柏瑛.当代地方治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 7.《宁强县灾后重建工作汇报》.2009年7月6日. 8.《宁强县农村民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汇报》.宁强县民政局.2009年4月21日.

调查方式

1.通过文献调查法,了解地震灾区的基本信息,总结前人经验。 2.应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方式进行实地考察,在宁强县黄坝驿乡5个自然村,选取50%试点户和相同数量的其他人员进行观摩调查。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政府的帮扶救助行为涉及不同的阶段的不同内容,国内部分学者选择了受灾群众对政府满意度进行相关的研究。 1、《有关政府满意度与民众期望管理的研究》(张欢,张强,陆奇斌,2008),通过对满意度相关理论的梳理和对灾区入户问卷的进一步研究,提出要最大限度提高公众的满意度,就必须对灾区群众的期望进行有效管理。 2、《探索灾区居民的心理和谐状况及与政府满意度之间关系的研究》(白新文,任孝鹏,郑蕊,李纾,2009),通过层次回归分析的结果发表明,地震灾区居民对地方政府的满意程度对其心理和谐的影响力更大;地方政府满意度在中央政府满意度和心理和谐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3、《农民主动参与灾后重建的影响因素研究——以5. 12汶川大地震四川灾区农村为例》(庄天慧),间接的反映了群众与灾后重建、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群众的作用。 但是这些研究都没有直接针对基层政府进行相应的研究,也没有探讨不同阶段基层政府的帮扶救助行为的群众满意度。 二、地震属于自然灾害,目前国内的研究大多是从理论的角度、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角度来分析相关措施,提出相关的建议。 1、《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研究进展与对策》(李保俊,袁艺 ,邹铭,范一大 ,周俊华),从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现状出发,系统分析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 2、《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责任、信息与制度》(宋旭光),从危机管理的分权效率、信息响应等角度论证了地方政府在我国危机管理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分析了效率导向下的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事权划分问题,探讨了信息优势与危机管理资源配置的关系。 3、《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中的公众满意度调查》(郑方辉,吴轶)提出了5 个领域层指标和40个具体指标的评价方案,包括公众满意度领域层以及10个满意度方面的具体指标。研究了政府绩效与公众满意度的关系。 纵观国内现有研究,我们发现,从群众、基层政府角度入手,来分析基层政府行为的群众满意度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多,但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的相对较少,课题组希望通过连续几年的关注,反映基层政府帮扶救助行为的群众满意度。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