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报告
小类:
教育
简介:
我们正处在价值观念深刻变革的时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当代大学生,其价值取向自然会受到直接影响,并由此必将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真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特征以及其身心发展规律,引领当代大学生形成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社会主导价值观,促使他们身心协调发展、健康成长,在当前十分具有现实意义也是此次调查报告形成的实际意义所在。
详细介绍:
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关键的一代,他们既是实施者,也是创造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较高素质的建设者之一。从总体上来看,大学生群体是好的,但是也存在着许多隐患,需要大学生们主动发现并加以改正。大学生这个随着中国高教改革而日益壮大的青年群体依然保持着强烈的独特性,他们以其出色的知识背景和极具魅力的年龄优势吸引着社会各界的视线,因此大学生们应该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好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勇气,在建设中发展自己,在发展中建设社会。 一切从大学开始,大学的德育教育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未来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大学德育教育中应该注重“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重要作用。大学德育应该适应大学生的需要,以人生教育为重点,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对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进行解释与说明,帮助大学生走出迷惘和误区,追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完善、健全的人格。大学风景线,永远是人生中最动人的篇章。而大学生群体,永远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群体之一。因此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心理健康也至关重要,我们应努力引导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靠拢,引导当代大学生培养正确的心理机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稳定、健康、和谐发展铺垫基石。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通过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引导促使其身心协调发展。 基本思路: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当代大学生,其价值取向受到多元化思想的直接影响,此次调查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相结合的分析研究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等方式对当前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从而达到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目的。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此次调查范围全面,涉及各个院校的各个年级,男女比例协调,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0份。并以众多科学、权威的参考资料为参照标准,通过细致、全面的调查来探讨、解决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问题。 先进性:本次调查的研究旨在贯彻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配合教育体制改革,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独特性:以价值观与心理素质相结合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是本次调查特色之一。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我国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空前活跃,导致各种价值失范现象的产生,本次调查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以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对其端正态度、坚定信仰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本次调查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大学阶段学生价值观的发展,及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对帮助大学生树立与时代、社会相适应的价值取向具有现实意义。

作品摘要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社会的价值观念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明显欠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各国文化相互交融、对抗,催生了许多新的多元化的思想,使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革;传统伦理、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冲击、激荡和碰撞,由此引发大学生思想观念的空前活跃,导致各种价值失范现象的产生。也正由于社会的迅猛发展,大学生不能及时适应各方面的巨变,同时承受着来自自身、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压力,由此便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所以,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科学的引导迫在眉睫。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冲突现状、原因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概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能够帮助他们解决价值观念的矛盾与冲突,使之肩负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郑永廷. 关于高校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 中国高教研究, 1997, (2) : 23. [2] 王淑燕. 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其与自尊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 2006. [3]谭锦花. 研究生压力反应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 2007 [4]赵亮.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教育对策[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5,(05) 5]王元刚,刘俊. 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6]张心琦.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 2008 [7]宋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D]. 西南政法大学,2009,(11) [8]周立成. 我国当代大学生后现代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09 [9]刘朝武. 后现代思潮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D]南京师范大学, 2004 [10]卢风. 简评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4,(06) [11]陈伟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03,(01) [12]吕康辉. 全球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02 [13]笪学军.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淮阴工学院学报, 2009,(06)

调查方式

一是问卷调查 二是访谈调查 三是资料的整理、分析和研究 在分析思考研究的基础上完成调查报告。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概述: 国内: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价值取向或心理素质的探讨和观点可谓是百家争鸣,各种专业权威的文章也不断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竞相发表;当然,其中不乏在该方面取得各种成就的调查报告或研究专题报告;但对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结合分析研究的调查报告却不多见,还有待于理论认识上的升华和实践上的规范。因此,本调查报告便具有了一定的现实价值和研究意义。 国外: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医生兼心理学家、哲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包含三种互助历程,即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各有其不同目标,相互间常以冲突形式进行交互作用。本我是心能的潜意识贮存所,其主要驱力产生于两种原始本能,即“生或性本能及死或攻击本能”。本我完全遵循“快乐原则”运作,不含理性、现实与道德的成分。自我直接由本我产生,它要求个体对本我、超我、与社会间冲突的需求予以调和,自我基于“现实原则”而运作,超我是人格中由社会道德标准所形成的部分,相当于“良心”,起运作依照“完美原则”。超我对人格的影响是采用严厉制裁或超道德标准的,许多不被接纳冲动的压抑,即由超我直接产生,或自我遵循超我要求而形成。 以上本我、自我、超我三者是弗洛伊德用以说明我们复杂心理历程比喻的名称而已。 国外类似这种关于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有很多,并且很多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但是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或是价值取向的研究却是凤毛麟角,那么将两者相结合的调查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所以针对此现象,我们便有针对性的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问题进行了社会调查,并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此调查报告。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