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银行资本监管与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研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经济
- 简介:
- 本文基于全球金融危机背景,将监管当局对银行监管约束而产生的隐性成本因素及政治家因素纳入单一约束的商业银行利润目标函数中,通过引入政治家因素的概念及简单的数学推导,得出了政治家因素具有强化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1998年和2008年经历的两次经济波动中四大国有银行信贷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本文又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关政策建议。
- 详细介绍:
- 一、 研究目的 随着资本充足率监管制度的引入, 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的矛盾开始凸显。我国在1996 —2005 年先后使用了6 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10次下调贷款利率等多种货币政策手段, 以期实现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 过于严厉的金融监管对货币政策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紧缩效应。而从长期看, 过于宽松的金融监管也不利于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那么,如何制定银行资本监管使其配合货币政策...(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银行资本监管与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运作机制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基本思路分为研究背景、基本步骤(1.银行资本监管与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理论分析框架2.关于银行资本监管、银行信贷与货币政策的理论模型3.银行资本监管与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实证研究4.基于银行资本监管行为及其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研究的政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一、科学性:理论研究部分,引入二次型函数,建立了最优的行为方程组,对各类因素给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造成的影响做出了基于数理化的解释,从而保证了本文结论的理论上的正确性。 二、先进性及独特之处:现有文献实证研究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和货币政策的关系,多是指向于其一致性,鲜有文献考虑它们之间的非对称性;也没有直接建立关于资本监管、银行信贷与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模型。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体现在:我们在探究银行资本监管与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时纳入了政治家因素,得出政治家因素对政策制定的影响,为政府机构作出相应决策提供参考。项目在探究银行资本监管与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时纳入了政治家因素,使得政府机构在制定决策时考虑政治家因素,尽量地弱化资本监管与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本项目为基础研究,是基于2008年次贷危机后银行资本监管的一些思考和启示。
作品摘要
- 本文基于全球金融危机背景,将银行贷款的自由度减小因素、监管当局对银行监管约束而产生的隐性成本因素及政治家因素等三类影响因素纳入单一约束的商业银行利润目标函数中,通过引入政治家因素的概念及简单的数学推导,得出了政治家因素具有强化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我国1998年和2008年经历的两次经济波动中四大国有银行信贷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1.2010年5月获金融学院创新项目重点立项 2.2010年10月获校“希望杯”重点立项 3.2011年1月发表于《现代经济信息》 4.2011年4月获校“希望杯”学术论文竞赛一等奖
参考文献
- 1.中国国家统计局: 2.上海统计局:www.stats- 3.美国商业部:www.stat-usa.gov/ 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库:ttp:// 5.亚洲东盟网站: 6.经合组织数据库: 7.中国人民银行网: 8.经济杂志网: 9.美国纳斯达克网: 10.中国银监会网站 11.中国农业银行官网 12.中国银行官网 13.中国建设银行官网 14.中国工商银行官网 15.国研网 16.中经专网
调查方式
-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 □自发□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一)国外理论研究 Bliss and Kaufman(2003)以逻辑演绎的形式探讨了在商业银行无法调整资本金水平的情形下,监管当局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所造成的货币政策非对称影响。Kopecky and VanHoose(2004a)通过银行利润最大化的静态模型分别研究了无银行资本充足性约束、银行资本充足性低于和高于监管当局要求三种情形, 并讨论了资本约束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