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土地财政”规模估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小类:
经济
简介:
本项目首先对全国各个地区不同时期土地财政规模进行大致估算,其次对其存在的巨大时空差异进行深入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研究,进而揭示土地财政现象产生的内在逻辑,为纠正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行为以及缓解土地财政行为的社会经济影响,探究其可行策略,以此协调各个利益阶层的利益诉求,同时为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以及化解官民利益冲突提供经验支持。
详细介绍:
本项目以1999—2008年省级数据为基础,对全国各地区土地财政规模进行了大致估算,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对土地财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土地财政规模存在较大时空差异。东部地区土地财政规模较大,政府支出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中西部地区土地财政规模虽然相对较小,但增长趋势较为明显。各地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进程、地区竞争度、土地腐败情况、财政信息披露程度等因素有很大关系,其中腐败和财政信息披露的影响更为重要。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撰写目的:通过对全国各地区不同时期土地财政规模估算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揭示土地财政现象产生的内在逻辑,为纠正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行为以及缓解其行为的社会经济影响,探究其可行策略,同时为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提供经验支持。 基本思路:首先对全国各地区土地财政规模进行大致估算,找出存在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分析影响因素,其次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最后提出化解土地财政行为的可行策略。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创新之处: (1)同类作品对中国土地财政现象的考察仅限于定性分析,而本文则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证相支撑的研究方法,这不仅拓展了这一问题的研究方法,而且使这一问题在更加科学的层面得到分析。 (2)同类作品着眼点放在土地财政本身,或者分析与之联系紧密的失地农民、分税制等之间的关系。本作品则在更全面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与地方财政压力、官员土地交易腐败等问题之间的关系展开深入分析。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土地财政规模的大致估算及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将会为中央政府制定出较为科学的治理方略,激励地方政府在城市化建设当中协调好各个阶层利益诉求,并采取更为规范的土地征转用方式和更具持续性的城市扩张途径,以便促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作品摘要

本文以1999—2008年省级数据为基础,对全国各地区土地财政规模进行了大致估算,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对土地财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土地财政规模存在较大时空差异。东部地区土地财政规模较大,政府支出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中西部地区土地财政规模虽然相对较小,但增长趋势较为明显。各地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进程、地区竞争度、土地交易腐败、财政信息披露程度等因素有很大关系,其中土地交易腐败和财政信息披露的影响更为重要。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该文章在《财贸经济》2010年第十期上发表

参考文献

检索目录: 1.1994-1997年《中国土地年鉴》; 2.1987-2005年《中国财政年鉴》、《中国税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3.1993-2005年《中国土地年鉴》、《中国国土资源年鉴》; 4.《中国统计年鉴》、《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调查方式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深入阅读和年鉴中相关数据的细致整理,得到本项目研究需要用的数据。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自上世纪末以来,有不少学者对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进行了研究。如平新乔(2006)对我国各地区2004年土地财政规模进行了大致估算,得出结论:土地财政对于全国各地政府都有吸引力,东部地方政府先是用廉价的土地出让招商引资 ,然后由商业、产业、城市的扩张带动土地价值猛涨,最终使土地财政成为现实;孙善广(2007)分析了分税制与土地财政的关系,得出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出现的“土地财政”现象,主要归因于中央与地方财权和事权不对称;刘江(2007)指出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问题以及城市高房价问题等民生话题,都与 “土地财政”有关。我国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保障失地农民的生存权与发展权, 有效解决地方财政困境, 完善土地流转相关制度, 加强监督制约, 彻底根治“土地财政”, 推动政府和谐治理;刘守英,蒋省三(2005)引用来自东部一个发达地区的个案,对土地融资带来的财政与金融风险做了分析研究,得出结果:土地融资成为地方政府财政和城市化资金的重要来源。发达地区的政府财政就是一个“土地财政”;周飞舟(2007)指出地方政府在土地征用和开发中通过财政和金融手段积聚资金,一方面积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潜在的社会风险;吴灿燕, 陈多长(2009)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浙江省土地财政问题作了定量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和缓解困境的政策。陶然、汪晖(2010)指出土地作为地方政府的一种主要政策工具,在中国当前增长模式和城市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土地财政对中国经济、社会乃至环境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城市化背景下中国现行的征地制度、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体制以及农地承包制度存在大量问题。需对中国土地制度进行改革,此外还应辅以一系列的配套改革措施:如财税体制、户籍制度改革等。 纵上所述,至今为止,大部分学者都是从个案或某一方面对土地财政问题进行了研究,较少有人对中国以及不同地区的土地财政规模做一个系统性的分析和比较,本文主要弥补以上缺陷,引用1999-2008年中国各省(地区)数据,对土地财政规模进行了大致估算和比较,并采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了统计分析,针对不同影响因素做了差异性分析,最后提出了结论和启示。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