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跨河城市滨水区规划的调研与思考
小类:
经济
简介:
文章从城市空间格局、城市竞争力、城市景观依托和城市生态环境 四方面出发进行调研,旨在做到全面、翔实和准确。此外,提出两岸缺乏关联,城河的关系脱节,河流特色减弱以及生态建设薄弱等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且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和他国借鉴,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详细介绍: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城市活力的源泉之一,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开创新兴经济带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滨水区的复兴起始于50年前,那时滨水区成了城市改造中最活跃的地方,充满了无限的发展潜力。在15年内,滨水区的复兴工程遍布整个北美洲,旧海港和内陆滨水区的再开发已成为一个主要产业。而在我国,这一现象更为突出。在日益高涨的对生态自然环境的关注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下,我国越来越多的滨海城市和跨河城市认识到滨水区在创造城市空间格局,提升城市竞争力,城市景观环境依托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独特地位。在面对机遇的同时也存在许多挑战,什么因素影响着滨水区的建设和发展?滨水区开发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笔者带着这些问题对松花江吉林与哈尔滨段进行了调研,希望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促进我国滨水区的发展。 文章从城市空间格局、城市竞争力、城市景观依托和城市生态环境 四方面出发进行调研,旨在做到全面、翔实和准确。此外,提出两岸缺乏关联,城河的关系脱节,河流特色减弱以及生态建设薄弱等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且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和他国借鉴,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居民基本的活动空间,是体现城市形象的重要节点,是城市空间结构的组织轴和城市的绿化生态轴,也是吸引外来游客开展观光活动的理想场所。因此,各个跨河城市应抓住有利的历史时期,充分利用自己的河流特色,大作以水兴城以水丽城的文章。

作品图片

  • 	跨河城市滨水区规划的调研与思考
  • 	跨河城市滨水区规划的调研与思考
  • 	跨河城市滨水区规划的调研与思考
  • 	跨河城市滨水区规划的调研与思考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实力的增强和跨河交通技术的进步有目共睹,在此推动下,大、中、小城市都在急速扩展,其中不少滨河城市已经和正在走向跨河发展。因此,这一调研契合了时代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作者从城市空间格局、城市竞争力、城市景观依托和城市生态环境四方面出发进行调研,旨在解决这些方面遇到的问题。我们相信通过实地调查总结出的经验,会对政府和进行城市滨水区建设的工作者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文章从城市空间格局、城市竞争力、城市景观依托和城市生态环境 四方面出发进行调研,旨在做到全面、翔实和准确。此外,提出两岸缺乏关联,城河的关系脱节,河流特色减弱以及生态建设薄弱等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且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和他国借鉴,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居民基本的活动空间,是体现城市形象的重要节点,是城市空间结构的组织轴和城市的绿化生态轴,也是吸引外来游客开展观光活动的理想场所。因此,各个跨河城市应抓住有利的历史时期,充分利用自己的河流特色,大作以水兴城以水丽城的文章。

作品摘要

本报告以松花江吉林、哈尔滨段滨水区为例,深入考察了滨水区对跨河城市空间格局、城市竞争力、景观依托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总结和分析了滨水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两岸缺乏关联,城河关系脱节,河流特色减弱,生态建设薄弱等诸多问题, 提出了滨水区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应遵循的原则。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韩振华.苏联城市建设理论中的旧城改建和环境保护.国外城市规划,1991(2):30 2.彭柯珊.中国国土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城市规划汇刊,1999(2):28 3.杨春侠.城市跨河形态与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4.[美]城市土地研究学会.都市滨水区规划.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 5.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所等.上海市景观水系规划构想(征求意见稿),2002年 6.[苏联]阿尔曼德著;李世玢译.景观科学:理论基础和逻辑数理方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7.陈泳.苏州古代水系的更新于发扬.同济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3年,p32,43 8.王宇、梅洪元 从沿江“单边发展”到“双岸布局”——哈尔滨城市空间格局转型战略 华中建筑2009.3

调查方式

主要采取走访和实地考察获得相关资料,此外通过统计报表以及专业文件检索进一步丰富内容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把目光瞄向滨水区,以刺激当地经济的发展,大部分的课题研究围绕城市空间格局、城市竞争力、城市景观依托和城市生态环境四方面做文章。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