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贴近“三农”的草根金融如何茁壮成长--基于沂水聚福源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调查
小类:
经济
简介:
沂水县姚店子镇聚福源农村资金互助社是在姚店子供销社牵头的成立的蔬菜协会的基础上组建,由农民自愿发起、自律管理、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互助合作性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也是山东省首家取得金融许可证的农村资金互助社。
详细介绍:
随着我国农村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等重大问题,都亟需加大农村金融支持。但当前农村金融供给严重不足,特别是各大商业银行由于自身战略发展的需要都收缩了在农村的业务,使得农村金融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更加突出。 2006年12月,银监会发布《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在农村试建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农村资金互助社是在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础上组建,由农民和农村小企业自愿入股组成,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的社区互助性银行业金融机构。资金互助社能够直接有效地支持社员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为农民创造了贴近“三农”、服务高效的合作制金融服务新模式,对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2月4日,中国银监会印发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示范章程》。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提到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兴办农村资金互助社。 农村资金互助社真正作为农民自己的金融机构,在创立之初就展现了强大生命力,有效满足了农民资金需求。同时,资金互助社的发展也面临严重的资金困境,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此,我们于2010年暑期对沂水聚福源农村资金互助社试建与营运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旨在深入了解我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建与发展情况,总结其营运成效,探索其营运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进而有针对性提出有效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的政策建议,对于充分发挥它们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职能作用,全面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完善现代农村金融理论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作品图片

  • 贴近“三农”的草根金融如何茁壮成长--基于沂水聚福源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调查
  • 贴近“三农”的草根金融如何茁壮成长--基于沂水聚福源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调查
  • 贴近“三农”的草根金融如何茁壮成长--基于沂水聚福源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调查
  • 贴近“三农”的草根金融如何茁壮成长--基于沂水聚福源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调查
  • 贴近“三农”的草根金融如何茁壮成长--基于沂水聚福源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调查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一)调查目的 2008年3月26日,山东沂水县姚店子镇聚福源农村资金互助社正式开业,作为山东省农村金融改革的新生事物,有关其试建与营运成效如何已引起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二)基本思路 本项目通过实地调查方式第一手资料,以此为基础对资金互助社的资金来源及运用结构进行了全面分析,在互助社资金运行特点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资金互助社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而归纳启示。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一)科学性: 一是采用问卷调查及实地访谈等多种调查方法;二是综合运用了统计分析、对比分析、财务分析等分析方法。 (二)先进性和独特性: 一是聚福源农村资金互助社作为农村金融改革的新生事物,有关其试建与营运成效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调查具有应时性;二是深入实地进行调查,通过最真实的数据资料对互助社的资金来源及资金运用特点、后续资金短缺及其原因进行了解剖,具有针对性、调研结论切实。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近年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建设在全国已经铺开,农村资金互助社是其中的一种形式。据此,进行实地调查,全面了解我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建与发展情况,总结其营运成效,探索其营运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进而有针对性提出有效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的政策建议,对于充分发挥它们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职能作用,全面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完善现代农村金融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作品摘要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新时期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农村金融改革的新生事物,有关其试建与营运成效如何?已引起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基于此,我们对沂水聚福源资金互助社试建与营运成效进行了个案调查。调查表明:农村资金互助社试建应时,技术上可行,信贷服务贴近,财务上可持续,能够有效满足农村居民小额贷款需求,因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草根金融机构,实践中已经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但是社员(股权)结构单一、资金来源渠道狭窄及政府扶持力度有限等因素依然是制约农村资金互助社职能作用有效发挥的瓶颈。由此,在其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应该主要从优化股权设置、引入投资股、建立资金批发机制、放宽管制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促进农村资金互助社可持续发展。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调查报告初稿在由大众日报、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学生联合会共同发起的第二届“调研山东”大学生社会调查中获得二等奖。

参考文献

[1] 王甲午,王景文.试论农民资金互助社的建立与发展[J].农业经济,2010(12). [2] 段飞.对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几点思考[J].上海金融,2010(11). [3] 廖继伟.新型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发展路径研究——以四川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10(7). [4] 邵传林.金融“新政”背景下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现实困境——基于2个村的个案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0(6). [5] 段飞.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生存基础和发展前景的思考[J]. 武汉金融, 2009(11). [6] 李中华, 姜柏林.资金来源渠道不畅严重制约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对全国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资金组织情况的调查[J].中国金融,2008(04).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文件 ■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当前针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优秀研究成果不在少数,总体来说,这些研究成果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论研究,一类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前一类研究数量不多,主要针对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内部激励等某一方面的问题,运用相应的理论模型对资金互助社进行分析,因而在理论深度和研究方法方面具有领先优势,也为我们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后一类研究较为常见,主要按照“现状——问题——对策”的逻辑框架展开对农村资金互助社运行现状和所面临的各类问题的分析。由于目前资金互助社试建数量有限,因此在研究方法上,大多以一家或多家资金互助社为例展开剖析,得出了大量切实的结论,提出了众多好的对策建议。但是这些研究也有其不足之处,一是针对互助社多个问题平行展开,问题之间缺乏逻辑主线的贯穿,因而难以抓住主要矛盾;二是现有作品的调查研究深度有限,难以深入被研究对象内部展开分析。 从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上,本作品亦属于此类,为弥补上述两项不足,本调查报告采用了个案实地调查方式,通过调查认为,资金不足问题是影响资金互助社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进而围绕资金这一根主线探讨资金互助社的运行现状及问题,同时通过深入的实践调查获取了研究对象系统的运行资料,能够对本文的观点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