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张掖生态城市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小类:
经济
简介:
本文探讨了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标准,并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建立了生态城市评价模型。结合张掖市生态城市系统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为张掖市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生态城市的管理提供决策指导。
详细介绍:
一、张掖建设生态城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二)存在的问题 二、张掖市城市生态建设指标体系的构建 三、张掖市生态城市建设的综合评价 四、张掖市生态城市建设的调控对策 1、加快城市经济建设 2、加强环境治理 3、合理布局城市景观生态,搞好城市绿化及湿地的保护 4、建立以人为本社会体系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论文以张掖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为题,充分的结合张掖市生态建设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张掖市生态建设的调查,认为生态城市建设是张掖市未来发展的理想模式。 通过因子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累计贡献率归一化原理等方法的用运,初步建立了张掖市生态城市的模型,并提出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论文试图在一下两个方面有所创新: 第一, 在建立综合模型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张掖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对张掖市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第二,根据干旱区绿洲城市的特点建立具有张掖特色的综合指标体系,为中小型绿洲城市的建设提供一个实践模型。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张掖市的生态城市模型的研究与实践建设之间还存在着脱节的现象,有必要对生态城市的模型进行建立和分析,从而尝试找出模型与实践之间有效的桥梁,使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是摆脱城市发展的困境,为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有利的指导。

作品摘要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张掖市的经济状况得到了长足进步,但是许多生态环境问题也在部分地区日益显现出来。张掖市作为一个绿洲城市,自然环境比较脆弱,由于城市建设缺乏生态环境规划,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以及特殊的自然地理等原因,致使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建设生态城市是张掖市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探讨了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标准,并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生态城市评价模型。结合张掖市生态城市系统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为张掖市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生态城市的管理提供决策指导。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河西学院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参考文献

[1]马倩,乌鲁木齐生态城市建设研究,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D],2006.4 [2]胡习英等,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研究,河南农业大学学报[J],2006.6 [3]周晓唯,王拓,陕西省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J],2009.10 [4]文川宗,生态城市的发展与评价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D],2008.6

调查方式

走访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 国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 联合国在《人与生物圈计划》第57集报告中指出“生态城市规划即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诱发人的创造性和生产力,提供高水平的物质和生活方式”,在1984年的MAB报告中,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5项原则:生态保护战略(包括自然保护,动、植物区系及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生态基础设施(自然景观和腹地对城市的持久支持能力);居民的生活标准;文化历史的保护;将自然融入城市。MAB报告提出的这五项原则从整体上概括了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也成为后来生态城市理论发展的基础。 2. 国内生态城市理论研究 国内著名生态学者马世骏和王如松(1984)提出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理论,明确指出城市是典型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王如松对城市问题和生态城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