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公用事业调价的经济学分析--以家用天然气为例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经济
- 简介:
- 自2010年上半年起,水、电、燃气等基础性公共物品物价集体攀升,民众对其涨价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压力感到力不从心。与此同时,能源价格低估也造成了能源利用方式不合理。各地政府试图找到既能被消费者和生产商所接受,又能促进资源合理利用的价格区间。本文以家用天然气调价问题为例,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公共定价及公用事业调价机制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尝试着探讨综合、全面、切合居民实际承受能力的调价思路和约束条件。
- 详细介绍:
- 自2010年上半年起,水、电、燃气等基础性公共物品物价集体攀升,民众对其涨价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压力感到力不从心。与此同时,能源价格低估也造成了能源利用方式不合理。各地政府试图找到既能被消费者和生产商所接受,又能促进资源合理利用的价格区间。通过市政管道网络供应的家用天然气,是一种受欢迎程度较高的新型清洁能源产品。作为准公共物品的代表,其需求量不断增长,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便利,提高了社...(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通过市政管道网络供应的家用天然气,是一种受欢迎程度较高的新型清洁能源产品。作为准公共物品的代表,其需求量不断增长,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便利,提高了社会福利总水平。但天然气市场寡头垄断无法形成充分竞争的社会成本。本文以家用天然气调价为例,从经济学理论角度分析我国公共定价及公用事业调价机制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尝试着探讨更科学、更合理、切合居民实际承受能力的调价思路和约束条件。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科学的公共定价必须充分考虑经济效率和居民承受力:本文对供需矛盾、等热值等价、国际比价等观点进行了全面分析,更科学地评价了现行定价机制;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利用公共经济学理论,对成本控制、价格听证、居民承受力等关键环节展开深入分析,进而为制定更先进的定价调价方法,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改进政策建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本文的理论分析可以为公共定价调价听证会提供借鉴,尤其是对于维护准公共物品的消费者权益,提供了清晰的维权路径以及有力的分析工具。
作品摘要
- 科学的公共定价必须充分考虑经济效率和居民承受力。我国公用事业现行低水平价格体系正在波动上行,然而现有调价理论和现行调价机制还有很多缺陷,无法达到各方面预想调价结果。例如城镇居民对家用管道天然气等准公共物品的敏感性,使其定价和调价变成了关系民生民心的热点问题。利用经济学理论,对成本控制、价格听证、居民承受力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可以为制定综合、全面、切实可行的定价调价方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改进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东方论坛》(2011•5)已录用。
参考文献
- [1]北京市社科规划研究报告. 地方公共物品及其理论演变[R]. 2005 [2]黄燕芬. 公共产品合理价格的形成与实现[J]. 中国物价. 2003(9) [3]霍小丽. 国外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物价. 2008(1) [4]穆爽. 天然气告别了廉价时代[J]. 中国石油企业. 2007 (4) [5]王军. 我国能源价格改革的机制探讨[J]. 经济问题...(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 走访, 问卷, 图片、照片 ,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文件, 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一)国外研究成果 公用事业调价,归根结底是公共物品的定价问题。对于公共物品定价问题的研究,国外学者早在19世纪就提出了著名的“边际成本定价法”,杜普伊(Jules Dupuit,1844)在《关于公共工程效用的度量》中指出:“只有当企业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时,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3](P17)”,而在其后的几百年里,不断有学者对此提出批判和完善,公共定价理论随之日臻成熟,各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