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乳及乳制品中残留三聚氰胺的现状分析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本作品主要从三聚氰胺的理化性质及工业合成方法、毒性、添加在乳及乳制品中的目的和危害及国内外常用的检测方法等方面系统地对乳及乳制品中残留三聚氰胺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毒奶粉”事件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详细介绍:
“毒奶粉”事件后使三聚氰胺蒙上不白之冤。本作品客观介绍了三聚氰胺这种化工原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工业合成方法,让读者认识三聚氰胺的真正身份和真正作用。三聚氰胺作为一种化工原料具有低毒性,绝对不能添加到食品中。但是不法分子利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的漏洞,将三聚氰胺添加到乳及乳制品中,利用“假蛋白原理”,提高乳及乳制品中蛋白质的含量,而最终目的就是谋取暴利。国际上,检测三聚氰胺的方法有5...(查看更多)

作品图片

  • 乳及乳制品中残留三聚氰胺的现状分析
  • 乳及乳制品中残留三聚氰胺的现状分析
  • 乳及乳制品中残留三聚氰胺的现状分析
  • 乳及乳制品中残留三聚氰胺的现状分析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作品是在2008年9月全国暴发了“三聚氰胺门”事件后,本人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和食品专业学生,出于对三聚氰胺这种物质的好奇,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查阅大量文献,以综述的形式从三聚氰胺的物理化学性质、工业合成方法、添加到乳及乳制品中的目的及毒性和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简单介绍了三聚氰胺门事件发生的始末,目的是对乳及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现状进行分析,使人们对三聚氰胺这种物质有一客观认识。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作品能紧紧围绕2008年发生的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焦点问题,从化工、食品等专业的高度出发,为普通消费者提供了一篇通俗易懂、真实客观、例证充分的综述。作者作为一名在校学生,主动跟踪社会热点话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积极参与编写,不但反映出作者关心民生的热情,而且体现出作者较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如果把2008年“三聚氰胺门”事件比拟成我国乳制品行业的一次大地震,那么至今在我国少数地区仍不时发生着余震。作为消费者最想知道的就是在国家如此强大的监督检测机制下,三聚氰胺为何阴魂不散呢?本作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从三聚氰胺的真实面目(物理化学特性及工业合成方法)、添加到乳及乳制品中的真实目的和国内外监督检验的方法等方面入手作出浅显易懂的阐述,为消费者科学、客观认识三聚氰胺提供理论基础。

学术论文摘要

“三聚氰胺门”事件发生后,三聚氰胺成为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的焦点话题,其理化性质、用途、毒性和检测方法受到食品加工企业、质量监督单位、政府、消费大众乃至国际社会的极端关注。本文以综述形式对三聚氰胺的理化性质、用途、合成方法及国内外常用的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全面系统的认识三聚氰胺添加在乳及乳制品中的作用和危害。

获奖情况

鉴定结果

该作品选题紧抠社会焦点话题,立意深刻,内容全面,资料详实,撰写思路清晰,结构完整,系申报者在其导师精心指导下的真实工作。

参考文献

[1]GB/T 22388-2008 . 原料乳及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S] [2]李永庆,王军.三聚氰胺的生产与应用[J].化工科技市场,2004(5):1-10. [3]DAVID N. HELLER, CRISTINA B. NOCHETTO.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and confirmation of melamine and cya...(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三聚氰胺最早进人食品检测行业的视线是在2007年。当时,美国主管部门多次接到举报称,许多消费者的宠物在食用“菜单”公司制售的宠物食品之后出现异常,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一一排除了多种可能导致肾衰的化学物质后最终确定罪魁祸首就是宠物食品中添加的三聚氰胺。并于2007年5月25日发布风险评估报告,预警了食用含有三聚氰胺的动物制品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同时指出人体可容...(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