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济宁医学院在校生幸福观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小类:
教育
简介:
本文主要通过对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来探讨影响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寻求培养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措施,教育、引导、帮助医学生树立符合社会发展的幸福观,并通过提高主观幸福感来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进而成为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动力。
详细介绍:
调查者于2011年3月-4月,以济宁医学院2007级,2008级,2009级,2010级临床、护理、精神卫生、公共卫生四个专业681名在读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选定总体幸福感量表(GWB)作为本调查的评分标准,发放问卷时搜集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级,专业,户籍等,进而初步设计出调查问卷,并通过预调查完善调查内容,然后选定受试人群,开展调查。发放问卷前向被调查者讲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实施无记名评估方法,统一指导语,取得被试的支持与配合,并让其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对问卷出现漏评或者重复评定的,均重新进行测试,以免影响结果的客观性和分析的准确性。结合结果分析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为改善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提供依据,对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提高个人素质、专业素质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了解济宁医学院在校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探讨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提出培养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建议。 基本思路: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性进展→设计调查问卷,并通过调查完善调查内容→选定调查人群,开展调查→资料的整理及统计学分析→分析济宁医学院在校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探讨影响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提出主要对策及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研究为现状调查研究,采用整体抽样方法抽取符合研究样本的济宁医学院在读医学生,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进行调查。 目前关于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和成果多是从心理学学科的角度界定并利用心理技术手段测量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很少涉及医学生幸福观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分析当前医学生幸福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设计科学合理,统计精确,能够从多方面剖析影响当前医学生幸福观的因素,并提出了建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调查分析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为改善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提供依据,对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提高个人素质、专业素质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品摘要

目的:了解济宁医学院在校医学生幸福观的现状,探讨医学生幸福观的影响因素,提出培养幸福观的建议。方法:问卷调查。结果:1﹑在读医学生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平均得分为112.29±12.98,幸福观处于一般偏上水平;2﹑不同性别、独生子女情况、生源地、家庭月收入、月可支配金额、兼职情况、专业方向、是否是学生干部、恋爱态度这九个变量对在读医学生幸福观的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3﹑在读医学生的幸福观总分随年级增加呈现大一,大二,大三逐渐降低而到了大四又有所升高的状态;4﹑在读医学生的幸福观总分随学习成绩和自我价值体现不满意程度的增加而降低。5、在读医学生的幸福观总分随专业满意度程度的降低呈整体下降趋势,但专业满意度无所谓的同学,可能由于其他原因导致其主观幸福值最低。6、在读医学生的幸福观总分随对未来的定位满意程度的降低呈整体下降趋势,但那些对未来比较迷茫的同学可能由于其他原因导致其主观幸福值略微升高。结论:虽然在读医学生的整体幸福观总分在一般水平以上,但是仍然会因年级、学习成绩等因素的不同而对幸福观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提示学校应该在这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来提高医学生的幸福观。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马存燕.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2008,16(11):67~68 [2]王雁,孙延超,李长江,梁虹,孙宏伟.医学生学业成绩人格心理健康与其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4):248-249 [3]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心理态,2008,8(4):23-28 [4]Costa PT. McCrae RR Influence of Extraversion and Neuroticism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 Happy and Unhappy people .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 1986

调查方式

问卷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于80年代初期逐渐起步,而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始于90年代,1996年段建华将国际总体幸福感量表,修订成符合中国社会体制的量表,各位学者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才逐渐萌发,景淑华、张积家等人曾使用总体幸福感量表测量大学生幸福感量表,李志、彭建国等人曾使用自编调查问卷对大学生幸福感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郑雪、严标宾等人近几年使用“国际大学调查”量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从各个维度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高于中等水平,尽管这么多学者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了调查研究,但目前国内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并没有达到需要的层次和水平。目前的研究和成果多是从心理学学科的角度界定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利用心理技术手段测量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很少涉及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而且调查研究居多,干预研究相对较少,没能根据国内大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符合中国社会体制的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对医学生群体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更加稀少。西方国家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国外学者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简述与幸福感相关的人口统计学项目;第二阶段是讨论获得幸福的各种途径和跨文化研究,并建立了相关的理论;第三阶段是研究方法的探索。国外在主观幸福感领域的研究较为深入, 创建了许多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虽然有些理论有待更正或令人质疑,但是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早已深入到了国民经济、国民健康与教育、社会资源分配等更高的层面, 研究领域相对较广, 关注程度高,并根据研究所提出的干预措施,对公众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