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中性粒细胞在实验性小鼠肾毒性损伤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顺铂(cisplatin,DDP)是临床常用的治疗实体肿瘤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但DDP剂量依赖性的肾毒性作用极大限制了其疗效的发挥。本研究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PMN 激活在大剂量DDP肾毒性损伤中的作用。
详细介绍:
现在关于顺铂肾毒性的研究有很多,但关于中性粒细胞的激活以及随过氧化物酶的释放在顺铂肾毒性集中中的研究甚少,本课题就中性粒细胞的激活在其中的作用及意义进行了探讨,为深入研究DDP肾毒性损伤的机制及其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选择大剂量顺铂单次腹腔内注射制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动物模型。分别在用药前和用药后3、6、24、48、72小时内眦静脉取血,同时取肾组织制备10%肾匀浆。外周血WBC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检测外周血和10%肾皮质匀浆中MPO和MDA的含量的动态变化,为顺铂肾毒性损伤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顺铂是临床常用的、有效的化疗药物之一,但由于其剂量依赖性的肾毒性作用极大限制了其化疗作用的发挥和临床的广泛应用。目前研究表明顺铂所致的肾毒性损伤与氧化应激反应有关。由于化疗药物可引起外周血象(包括WBC和中性粒细胞)的下降,但中性粒细胞的降低在顺铂所致的肾毒性损伤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着力于探讨该损伤机制,为临床上顺铂导致肾毒性损伤的防治奠定基础。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明确中性粒细胞在大剂量顺铂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作用,为其肾毒性损伤的防治提供靶点,为临床广泛、有效使用顺铂提供可能。

学术论文摘要

大剂量DDP用药后24 h内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明显下降,但外周血涂片可见中性粒细胞脱颗粒、肾皮质匀浆中MPO含量明显升高,考虑可能与DDP用药后中性粒细胞活化、聚集至肾脏、并大量释放MPO,引起肾损伤,最终导致小鼠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因此,大剂量DDP所致小鼠肾损害与PMN在肾皮质内的激活、释放有关,研究并开发抑制中性粒细胞活化的方法和措施,应有助于DDP肾损伤的防治。

获奖情况

本作品已被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2期收录; 本作品于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3月“第五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三等奖。

鉴定结果

本作品于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3月“第五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三等奖。

参考文献

[1]李传刚,张萌佳,舒晓宏,等。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对小鼠大剂量顺铂肾毒性损伤的防治作用。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0,32(4):388-391 [2]王黎,裴瑞,杨红梅,等. 顺铂诱导肾损伤过程中肾皮质脂质过氧化的变化[ J ].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04, 20 (4) : 393 – 396。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顺铂(cisplatin,DDP)是临床常用的治疗实体肿瘤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但DDP剂量依赖性的肾毒性作用极大限制了其疗效的发挥。本研究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PMN 激活在大剂量DDP肾毒性损伤中的作用。 当前国内外同类课题也有很多,但顺铂的肾毒性致病机制还不是很明确,对于其机制的研究也广泛而深入的进行着。大剂量顺铂所致肾毒性损伤的主要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生化和细胞功能紊乱,包括抑制蛋白合成、氧化应激、线粒体失功、细胞骨架重构、细胞间黏附的变化以及小管上皮细胞的死亡。现有研究表示DDP引起肾脏损伤的可能成分是其水解代谢产物。DDP的亲核氨基可与水分子作用产生大量的自由基,造成线粒体的氧化损伤,功能丧失。顺铂主要是通过促进自由基生成致使肾脏遭受氧化应激性损伤,而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在顺铂肾毒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于顺铂肾毒性的研究有很多,但关于中性粒细胞的激活以及随过氧化物酶的释放在顺铂肾毒性集中中的研究甚少,本课题就中性粒细胞的激活在其中的作用及意义进行了探讨,为深入研究DDP肾毒性损伤的机制及其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