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宅基地置换中农民行为选择与政府工作满意度分析--基于嘉兴市的调查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经济
- 简介:
- 本项目以嘉兴市“两分两换”政策核心——宅基地置换为切入点,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对政策进行系统研究,从农民主体因素和政府工作两个维度对农民的行为选择和对政府政策的满意程度进行剖析。逻辑分析表明农民参与政策的行为选择极大地依赖于个体特征,家庭主要成员的文化程度为关键因素。因子分析显示政府宣传工作有效性是造成试点镇村民对政府工作满意度分歧的主因。项目据此提出了组建全新“双重点全程链式推广法”的政策建议。
- 详细介绍:
- 在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重视,而嘉兴市推出的两分两换政策由于其的创新性,受到各方媒体的广泛关注。嘉兴市两份两分两换的核心是将宅基地使用权和承包地使用权分开,住房搬迁和土地流转分开;以宅基地换房、换钱,集中居住,转换生活方式;以承包地换租、换股,集约经营,转换生产方式。 本项目以该政策的核心问题——宅基地置换为工作切入点,通过...(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本项目以嘉兴市为例,从农民视角出发对农民参与政策的行为选择和对政府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调研。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结合因子分析、 Logistic模型等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对农民的行为选择以及进而引起的政府工作满意程度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研究视角创新性。创新性地从农民视角研究政策实行效率,有效弥补目前研究多站在政府层面的缺陷。 数据分析科学性。通过严密的数学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在该基础上得出结论,科学可靠。 数据来源基层性。调查问卷取样于基层农民,从基层取得数据,为结论可靠性提供保证。 四、政策建议实用性。立足于统计数据分析对不同主体提出不同建议,建议体系系统可行,为相关部门的政策决策提供参考。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理论价值。已有研究成果中学者对农村宅基地性质等虽有共识,但仍有分歧。项目以相关理论为基础,对现实状况展开研究,是对理论的实证性检验和运用。 现实意义。农村宅基地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对“两分两换”政策下宅基地置换工作进行研究,从全新角度考虑农民想法,得出的结论和建议给政策推行提供科学依据,给下阶段工作开展和推广提供指导,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心声,有助于农民维权工作开展。
作品摘要
- 在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全国范围内的农村土地改革在一系列创新政策的配合下得以开展。而政策制订者和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将大量精力和注意力放在政策的制订以及社会效益、政府效益等方面,而对政策的实际执行情况缺少有效的评价环节,更无法了解广大农民参与相关政策的行为选择与主观感受,因而也无法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本项目以嘉兴市“两分两换”政策的核心问题——宅基地置换工作为切入点,通过实际...(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2010年10月,获浙江省高校第三届“民生民意"杯统计调方案设计大赛优胜奖; 2010年10月,获浙江工商大学第四届“中华保险杯”学生科技论文一等奖; 2010年11月,申报成为浙江省大学生“新苗人才”创新项目; 2011年4月,获浙江工商大学第十届“希望杯”课外学术科技论文竞赛特等奖。
参考文献
- [1]陈国波.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双层次互动进化博弈模型分析[J],生态经济 [2]董国礼.产权代理分析下的土地流转模式及经济绩效[J]. 社会学研究 [3]李绍荣.赫克曼与麦克法登离散选择模型评介[J],经济学动态 [4]李学军.嘉兴模式:平衡的魅力[J],中国土地 [5]罗平.基于空间Logistic和Markov模型集成的区域土地利用演化方法研究[J] [6]罗松山,地方政府...(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 □自发 □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国外研究现状 地租理论。Adam Smith(1778)认为地租高低与土地肥沃程度及市场远近有关。David Ricardo(1801)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把地租理论同劳动价值理论联系起来。Karl Marx(1858)提出土地价格本质和土地价格计算,确立了资本主义级差地租理论体系。土地流转制度。Ronald Coase(1955)认为在交易费用为零时,不管权利如何,当事人的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