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以海城市高陀镇小马村基础教育为例
小类:
教育
简介:
教育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劳动者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最有效途径,无疑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优先发展农村教育,通过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辽宁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农村农村教育改革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但是农村教育制度尚不完善,导致出现许多问题,由于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教育的整体形势不宜乐观。
详细介绍:
目前,我国农村与城市在发展水平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积极发展农村经济,有效地缩小城乡差距,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体现。“三农”问题作为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建设面临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之一,造成城乡发展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育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劳动者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最有效途径,无疑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各方为解决“三农”问题积极献言献策,其中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重要的有效途径之一。优先发展农村教育,通过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近20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农村教育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辽宁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农村农村教育改革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但是农村教育制度尚不完善,导致出现许多问题,由于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教育的整体形势不宜乐观。 一、 中国农村小学现状与分析 1.1 中国小学现状 1.1.1 国家高度重视基础较育 1.1.2小学和小学生的数量减少 1.1.3小学在各地区经费不均衡 1.1.4 全国小学师生比现状 1.1.5 小学生男女比例现状 1.2中国农村小学现状与分析 1.2.1 农村教育经费投入 1.2.1.1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增加 1.2.1 农村教育经费投入 1.2.1.1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增加 1.2.1.2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依然不足 1.2.2城乡教育差距显著 1.2.3 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 1.2.3.1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 1.2.3.2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 1.2.3.3工作积极性不高。 1.2.3.4教师队伍不稳定。 1.2.4留守小学生较多 辍学率高 一、 辽宁省农村小学现状与分析 2.1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 2.2师资力量短缺 2.3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 2.3.1经济发达程度决定着教育发展水平 2.3.2城乡二元对立的影响 2.3.3乡土文化的影响 三、以海城市高陀镇小马村小学教育发展为例 3.1小马村的基本概况: 3.2小马村的教育概况 3.2.1 硬件教学设施概况 3.2.2 小马小学师资力量介绍 3.2.3小马小学学生情况 3.3小马小学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3.1教师教学积极性下降,责任感降低 3.3.2师资力量薄弱 3.3.2.1教师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 3.3.2.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3.3.2.3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3.3.2.4教师队伍不稳定 3.3.3家长、学校、教师三者没有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 3.3.3.1家长没有尽到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应尽的义务 3.3.3.2教师没有做好家访工作 3.3.3.3学校没有扮演好相应的角色 3.3.4网络的影响 3.3.5学校缺乏专设教研团队 3.3.6校与校之间交流合作少 四、关于小马小学未来发展的若干建议 4.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4.2规范化管理,加强教育评估和监督力度 4.3加强师资建设 4.4老师要协调好家长、学校、老师三者之间的关系 4.5父母应加强对孩子的监督力度,使其远离网络诱惑 4.6组建专业教研团队 4.7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合作 结束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既要保证经济发展又要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小学基础教育作为农村教育的根本,承担着为我国未来农村建设培养接班人的伟大重任。只有拥有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保证农村建设快速高效,同样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作品图片

  •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以海城市高陀镇小马村基础教育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撰写目的: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变离不开较高文化素质的农民,然而在广大的农村。辽宁省一直强调抓好农村基础教育,本文通过调研总结分析辽宁省农村小学的基本现状和未来发展。 基本思路: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全国的农村小学发展现状,通过对于辽宁省海城市高陀镇小马小学的剖析找到农村小学发展的问题所在进而探讨出解决方案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文重点在于所有涉及的详细具体信息均为实地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和相关信息确保其真实性,能够准确的反映出辽宁省的农村小学目前发展现状。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该论文的调研对象是辽宁省海城市高陀镇小马小学,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一手数据,进而整理分析数据和调研实例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出辽宁省目前的农村小学教育水平,对于相关政府机关制定政策会有所帮助。

作品摘要

目前,我国农村与城市在发展水平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积极发展农村经济,有效地缩小城乡差距,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体现。“三农”问题作为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建设面临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之一,造成城乡发展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育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劳动者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最有效途径,无疑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各方为解决“三农”问题积极献言献策,其中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重要的有效途径之一。优先发展农村教育,通过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近20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农村教育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辽宁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农村农村教育改革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但是农村教育制度尚不完善,导致出现许多问题,由于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教育的整体形势不宜乐观。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刘倩,吴玲,郭孝。正确应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产生的问题[J].教育与管理.2010(8) [2]吴飞燕.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若干问题.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9). [3]高晓明,王根顺. 我国农村教育的透视与反思[J].教育探索.2010(6) [4]葛新斌. 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弃儿及其前景[J ].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 ( 12 ). [5] 叶敬忠 孟祥丹.对农村教育的反思[J].农村经济,2010(10) [6] 范先佐.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动力及方式选择[ J] . 教育与经济, 2006, ( 01) . [7]李毅敏. 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构建人民满意教育[ J] .人民教育, 2007, ( 23) . [8] 彭艳红.论农村教育优先发展战略[J].开发与研究,2010(4) [9]刘岩红,王晶.论西部教育现状及其应对措施[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08):159. [10]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

调查方式

√走访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改革开放,迎来了教育发展新春天。农村处处办学校,县乡普遍普教、职教、幼教、特教、成教等多种教育并存发展。学校还承担着扫盲、农民教育等任务。但由于国家经济建设方兴未艾,可以说当时是用最穷弱的财政,兴办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因此那个阶段除了国家投入,重点贯彻“人民教育人民办”方针,群众集资办学成为重要支撑。同时,学校老师严重不足,大量充入民办教师,也成为特定时代学校师资的特征。 目前国内外对于农村教育异常关注,但是多数学者侧重于理论研究,本文作者通过亲身实地调查获得真实可靠数据进行分析能够真实的反映出辽宁省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对于农村小学教育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案例。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