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仰卧前屈个性化角度颈椎牵引器的制作及临床研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生命科学
- 大类:
- 科技发明制作B类
- 简介:
- 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本课题把临床经验、临床需要,转化为产品,制作出仰卧前屈个性化角度颈椎牵引器并在其基础上继续深入规范化研究。以期让“简、易、廉、验”、个性化治疗颈椎病,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形成诊疗的规范化,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对发展社区医疗、家庭治疗,减低医疗费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详细介绍:
- 随着社会的发展,颈椎病已经位居骨科发病率之首。神经根型颈椎病约占颈椎病的70.2%。牵引作为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常用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已经广泛被应用。牵引的三要素----角度、重量、时间,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普遍采用坐位颈椎牵引装置,沿用着传统的下颌牵引,可控性差,影响因素多,不能更好的针对患者颈椎退变特点进行个性化牵引,影响牵引的疗效,延长疾病的康复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临床疗效不满意,尤其是中老年的重症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本课题组长期从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和临床研究,采用对不同角度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了更好的疗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发现不同年龄段、不同病变阶段及不同颈曲改变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牵引角度,并将传统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手法的一部分经验融入牵引疗法,又进一步提高了疗效。特别是利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所以,本课题把临床经验、临床需要,转化为产品,制作出仰卧前屈个性化角度颈椎牵引器并在其基础上继续深入规范化研究。以期让“简、易、廉、验”、个性化治疗颈椎病,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形成诊疗的规范化,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对发展社区医疗、家庭治疗,减低医疗费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品专业信息
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 目的和基本思路:随着社会的发展,颈椎病已经位居骨科发病率之首。牵引作为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常用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已经广泛被应用。牵引的三要素----角度、重量、时间,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普遍采用坐位颈椎牵引装置,沿用着传统的下颌牵引,可控性差,影响因素多,不能更好的针对患者颈椎退变特点进行个性化牵引,影响牵引的疗效。 本课题组长期从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和临床研究,采用对不同角度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了更好的疗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发现不同年龄段、不同病变阶段及不同颈曲改变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牵引角度,并将传统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手法的一部分经验融入牵引疗法,又进一步提高了疗效。特别是利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所以,本课题把临床经验、临床需要,转化为产品,制作出仰卧前屈个性化角度颈椎牵引器并在其基础上继续深入规范化研究。以期让“简、易、廉、验”、个性化治疗颈椎病,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形成诊疗的规范化,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对发展社区医疗、家庭治疗,减低医疗费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创新点:根据病人颈椎退变特点,采用仰卧前屈个性化角度牵引及其规范化研究。强调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深入诊断,对不同病人的责任节段及关键致病因素准确判断,并个性化治疗。具体在牵引的体位、角度、时间、重量上体现。 技术关键和主要指标:实现牵引角度调节的灵活性、牵引力的稳定性和自主操作性及牵引枕部固定的牢靠和舒适。
科学性、先进性
- 本作品首先在诊疗上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年退行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病理改变复杂,包括骨赘增生、颈椎曲度改变、椎间不稳、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等;在准确诊断,确定责任节段和关键致病因素之后,针对病理因素和患者的特点,个性化选择牵引的角度、时间、重量。 本作品采用仰卧前屈个性化角度的牵引方法,在牵引体位上采用仰卧位,可以使颈椎间隙后部更为明显的增宽,有助于增强疗效,而且该体位颈部肌肉不需支持头部重量,使患者舒适放松,易于调节角度。避免了坐位牵引时患者头部位置不易稳定,牵引角度变化也小的不足。同时改传统的下颌牵引为后枕部牵引,作用力稳固,舒适性好。而在牵引的角度方面,通过深入了解患者疾病特征,对于关键致病因素为椎间盘突出的病人,采用中立位牵引;而对于椎管狭窄和根管狭窄者,则采用大角度前屈位牵引。根据患者症状的轻重,相应调节牵引的重量及时间;对于重症患者,甚至可以采用持续卧床牵引。
获奖情况及鉴定结果
- 第十一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作品所处阶段
- 产品中试阶段,临床应用改进中。
技术转让方式
- 无
作品可展示的形式
- 实物、产品、现场演示、图片
使用说明,技术特点和优势,适应范围,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市场分析,经济效益预测
- 使用说明:在医生指导下,确定牵引角度及牵引重量。牵引角度0~45度,牵引重量0~10kg;每天2次,每次30min,连续7天为1疗程。 技术特点和优势 本作品首先在诊疗上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准确诊断,确定责任节段和关键致病因素之后,针对病理因素和患者的特点,个性化选择牵引的角度、时间、重量。在牵引体位上采用仰卧位,使颈椎间隙明显增宽,使患者舒适放松,易于调节角度,牵引作用力稳固。在牵引角度方面,深入了解疾病特征,采用中立位或大角度前屈位牵引。根据患者症状的轻重,相应调节牵引的重量及时间。 推广前景及效益分析:颈椎病已经成为骨科发病率之首。如能规范的牵引方法,以期让“简、易、廉、验”、得到落实,目前我国普遍采用坐位牵引装置,价格在10-45万人民币,价格昂贵;不能个性化调节。本课题研制的仰卧前屈个性化角度颈椎牵引器不仅实现个性化的角度牵引,同时其体积小,便于携带,简易装置,方便操作,预计价格在500元左右,可实现家庭和医疗机构使用,具有广泛的市场开发前景。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1)概况 牵引的三要素--角度、重量、时间,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普遍采用坐位颈椎牵引装置,沿用着传统的下颌牵引,可控性差,影响因素多,不能更好的针对患者颈椎退变特点进行个性化牵引,临床疗效不满意,尤其是中老年的重症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2)牵引体位 颈椎牵引过程中最常用的体位是坐位和仰卧位。普遍认为仰卧位颈椎牵引可使颈椎间隙后部更为明显的增宽,有益于增强疗效,而且该体位颈部肌肉不需支持头部重量,使患者舒适放松,易于调节角度。缺点是该体位下颈椎牵引时存在摩擦力问题,影响牵引重量的选择判断。而坐位牵引虽然患者位置不易稳定,牵引角度变化也小,但牵引时无摩擦力影响。 (3)牵引重量 由于实际颈椎牵引的力量可受体位、头颈部的重量、应用的牵引方法、牵引时摩擦力的大小和牵引装置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关于牵引的重量的选择,目前观点较多。较为认同的观点是:在坐位牵引时9.08~13.62kg的牵引力量就可基本达到颈椎椎间隙增大的作用,这也是牵拉头部的重量和抵抗肌肉张力产生的阻力所需的最小牵引力。赵定麟认为1.5~2.0kg较长时间牵引后,可起到滴水穿石之效。 (4)牵引时间 牵引时间也是影响牵引效果的一大重要因素。牵引时间与牵引力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即牵引力量较大时则牵引时间稍短,反之,则稍长一些。但是并非牵引时间越长,所产生的机械效应就越大。因为颈椎牵引时椎体分离达最大程度的时间发生在给定牵引力的最初几分钟。李晶等采用Kelvin黏弹性模型理论拟合脊柱等蠕变实验数据,用所得蠕变曲线确定颈椎牵引的时间。结果发现,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10~20分钟)应变随时间上升较快,而后逐渐减慢,最后达到饱和,随后即使时间再增加很多,应变也不会再增大。认为牵引时间以l0~30分钟比较合适。 (5)牵引角度 牵引角度在颈椎疾病的牵引疗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适当的牵引角度不但不能达到治疗目的,反而会加重病情。牵引角度有前屈、后伸、中立位之分。目前,一般认为颈椎屈曲位时的牵引可以使椎间隙和椎间孔增大,椎管容积增加,后部软组织伸展。该体位牵引临床较为常用。有学者指出屈曲24°是保持牵引时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而不出现反弓的最大角度。林定坤等在临床上观察到调整前屈角度可以明显缓解患者根性痛症状,进而提出仰卧位大角度前屈牵引的系列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