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小类:
哲学
简介: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进入21世纪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详细介绍: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一个富有强烈创新精神和务实精神的文件,具有很高的思想含量、理论含量和政策含量。深刻理解它的理论意义,对于准确解读文件、贯彻文件、推动实践、指导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体现了我们党正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政治智慧和理论勇气.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历史使命在新的历史阶段的体现,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理论界普遍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并着重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意义。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在当下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历史使命在新的历史阶段的体现,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这也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社会形势。在这一时期,通过这篇文章,将我所了解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意义表达出来。希望一些还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存有异议的人尽快的投入建设和谐社会的队伍。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作品以近些年来国家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关规定就、领导讲话及《马克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基础,结合现行社会中的现实情况,论证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及必然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此作品综合了多本有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书籍的有关内容,使读者通过这简短的文字,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及我们所具备的基础硬件一目了然!

作品摘要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第一,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新贡献。 第二,大大提升了党的执政理念的科学性。 第三,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 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调查方式

社会调查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我国现阶段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在基本经济制度上的特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与包括私有制在内的各种所有制同时存在和发展,它的社会关系比单纯的社会主义社会或资本主义社会都复杂。其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中的社会关系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也都要复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建和谐关系,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其他社会形态比较起来既有有利的条件,也有不利的条件,但总起来看是更重要,更复杂,更困难,更有赖于科学的指导和理念的创新。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说尽管一般说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关系是与社会主义制度一致的,也要加以有意的构建,否则也不会出现作为整体的和谐社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