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基于RFID的食品回溯认证系统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信息技术
- 大类: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 简介:
- RFID读写速度快、范围大,能同时识别多个标签,不受油渍、灰尘、药物等环境的影响,尺寸大小与形状多样化,存储容量比条形码大的多,且可擦写,除了可以用来标识食品,还能储存更多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信息,便于对食品安全实施监控;对有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隐患进行有效评估并科学预紧提供依据,从而防治结合,确保食品安全。
- 详细介绍:
-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不再是考虑温饱的问题。保证食品的安全,已经成为大家的一个共识。其质量安全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危机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不法商贩的为了利益不折手段,在市场上很难买到放心的食品。现目前对这些现象的解决方法无非就是抽查,罚款。这样的方法有局限性,治标不治本,只能对一小部分的商贩有威慑力,但仍有很多的商贩想浑水摸鱼,抱着侥幸的心理从事着违法经营。 鉴于食品安全和品质问题已成为当今万人瞩目的大事。尽快提高我国食品安全与品质检测水平是构建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和技术支撑,对于实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食品安全行动计划”以及实施《全国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均颇具现实意义。 “基于 RFID的食品质量追踪系统”正是围绕“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的建设目标而进行的应用研究课题。RFID电子标签可以有效快捷地追溯到源头。RFID具有扫描快速、体积小、形式多样化、穿透力强、数据的记忆容量大及安全性好等特点。 因此,有效的利用RFID追溯系统对于食品安全及人民生活都会产生重要的保障。安防企业可以在食品安全事件中得到启发和思考,不断研发出创新产品并用之于民,在获得商机的同时真正的为百姓生活做到安全防范。 商品条码食品标签在世界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其便利性、规范性和全球统一的特性,对于我国食品打破国外技术壁垒,扩大对外出口,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加入WTO后,将会有更多的食品出口到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为了符合欧盟食品安全跟踪与追溯的要求,更好地为出口服务,促进我国食品质量的提高,增加食品的国际竞争力,对出口食品实施食品安全跟踪与追溯制度已经迫在眉睫。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近年来,诸多的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严重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引起了世界性的广泛关注。利用RFID技术建立安全食品供应链体系可以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出并解决了基于RFID食品回溯系统建立所面临的困难。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基于RFID的食品回溯认证系统”是一个集信息、管理及实用性为一体的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把食品安全检测、食品质量全程追踪、基于网络的信息平台集成与管理等有机结合,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对食品品质检验方法存在的管理滞后、效率低下和较高的出错率等的问题。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一是提高对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二是有利于打破国际贸易壁垒;三是提高消费者的信心;四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五是对建设两型社会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学术论文摘要
- 无
获奖情况
- 无
鉴定结果
- 无
参考文献
- [1] 刘守义,毛丰江. 智能卡技术[M].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 [德] Klaus Finkenzeller ,陈大才,王卓人. 射频识别(RFID) 技术[M] .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3] Mike Hendry著 ,杨义先编译. 智能卡安全与应用[M]. 北京:人民邮电出社,2002. [4] 王恒奎等.非接触式智能卡系统及若干关键技术[J].电子技术应用 .1999,12: 36-39 [5]Internet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伴随着市场宣传与推动工作的进展,在国家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我国在 RFID 技术及产业化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表现在: 标准方面 1)跟踪研究国际RFID技术标准ISO18000系列,完成了ISO18000-1,ISO18000-2,ISO18000-3,ISO18000-4和ISO18000-6的同步翻译工作,提出了中国RFID技术标准的草案,完成了ISO18000国际标准转化的可行性论证报告,标志着中国在RFID技术标准研究与开发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2)进行国际RFID应用标准体系的调查和分析。在体系报告中,列举了国际RFID标准化机构和相应的RFID国际标准。其中RFID国际标准部分详细介绍了与自动识别(AIDC)有关的ISO标准、RFID数据内容标准、RFID技术标准、性能标准和应用标准等;该项工作为确定国内RFID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 培训教材方面 在不断深入研究EPC技术和RFID技术的基础上,继2003年推出《条码与射频标签应用指南》后,于2004年相继推出了《EPC与物联网》和《EPC技术基础教程》; 2003年2月27日在北京召开了“射频标签应用指南”课题组第一次会议。参加“射频标签应用指南”编写工作的有30家单位。大家对产业、行业标准化工作的热情,进一步说明:RFID技术发展需要核心技术规范的紧迫,应该将相关的应用技术标准的前期准备工作作为秘书处的重点工作之一是非常正确和及时的。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条码与射频标签应用指南》。 《EPC与物联网》和《EPC技术基础教程》是国内最早的介绍EPC及相关技术的教程,有10多家单位共同参与了这两本书的编写工作,为向国内用户宣传推广EPC技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应用试点方面 本课题研究内容中包含:重点行业的RFID技术应用模式,及应用模式研究报告。为了配合我国的EPC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原有的课题任务进行了部分调整,将零售业、包装行业、医药行业的RFID技术应用模型调整为在原有条码技术的基础上增加EPC和RFID技术的应用模式,在EPC标准的出台和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确定使用频段后,完成应用模型的建立。目前,铁路车号车次识别系统不仅方案完整,而且已经在铁路系统全面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