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慢性复合式应激对C57/BL小鼠血液中血细胞、血脂及出凝血功能的影响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本研究选取复合式慢性应激模型,更好地模拟了人类的抑郁状态,系统地观察了抑郁形成过成中血流变和心血管系统的动态变化过程,填补本领域研究空白,为引导人们警惕抑郁症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具有社会意义。
详细介绍: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慢性应激形成过程中,小鼠血液系统内一些常见指标的变化过程及其意义。通过 选取20-25g C57BL/6N品系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小鼠独笼饲养,将6个日相刺激和6个夜相刺激随机安排到一周内,连续刺激8周。对照组则每5~6只小鼠合笼饲养,自由食水,整个实验过程中不接受任何刺激。整个实验分两批动物,一批动物(对照组、模型组), 另一批动物分设5个组(对照组、模型1、2、4和8周组),于刺激后的1、2、4、8周周末监测体重、高架迷宫、悬挂及强迫游泳行为学实验。刺激后的各时间点经内眦取血检测小鼠静脉血中血糖、皮质醇、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出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没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改变了以往对抑郁症中血液系统变化的研究多为短时间内(一般局限在应激后的24h至一周内)的观察的缺陷,使本研究立足于应激的慢性过程,通过动物模型观察慢性刺激过程中动物血液系统内发生的各种变化,在此基础上探讨抑郁症易引发心血管疾患的可能机制。

作品图片

  • 慢性复合式应激对C57/BL小鼠血液中血细胞、血脂及出凝血功能的影响
  • 慢性复合式应激对C57/BL小鼠血液中血细胞、血脂及出凝血功能的影响
  • 慢性复合式应激对C57/BL小鼠血液中血细胞、血脂及出凝血功能的影响
  • 慢性复合式应激对C57/BL小鼠血液中血细胞、血脂及出凝血功能的影响
  • 慢性复合式应激对C57/BL小鼠血液中血细胞、血脂及出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 探讨慢性应激形成过程中,小鼠血液系统内一些常见指标的变化过程及其意义。 基本思路: 1.模型的建立 2.在模型形成的24小时,3天, 7天,,2周,1月,2月观察血流变 3.分析抑郁程度与血液变化的相关性 4.另设一组动物,模型形成后停止刺激,观察停止刺激后的不同时间点血流变的改变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尽管已经有少量文献证实应激可以影响血流变和心血管系统,但大多是急性应激,目前尚无研究报道慢性应激对血流变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2.本研究选取复合式慢性应激模型,更好地模拟了人类的抑郁状态,系统地观察了抑郁形成过成中血流变和心血管系统的动态变化过程 3.填补本领域研究空白,为引导人们警惕抑郁症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具有社会意义。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本研究选取复合式慢性应激模型,更好地模拟了人类的抑郁状态 2.系统地观察了抑郁形成过成中血流变和心血管系统的动态变化过程 3.填补本领域研究空白,为引导人们警惕抑郁症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具有社会意义。 4.倡导人们警惕抑郁症心血管并发症

学术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形成过程中,小鼠血液系统内一些常见指标的变化过程及其意义。 方法:选取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分两批动物进行。第一批于刺激后的1、2、4、8周监测体重、行为学实验。第二批于刺激后的各时间点经内眦取血检测血液系统的变化。 结果:①体重:除第8周外模型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行为学实验:模型组在刺激后的第2和4周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加重(P<0.05)第8周有所恢复。空腹血糖和血浆皮质醇:模型组在刺激后明显增高(P<0.05)。②模型组RBC及Hb刺激后至第8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WBC刺激后降低至第4周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但第8周回升。③模型组TC自刺激后第2~8显著增加(P<0.01);而TG在各个时间点均显著降低(P<0.05)④模型组Fg刺激后增加至4周后增加显著(P<0.01)。 结论:①复合式慢性应激是一种建立应激动物模型的有效方式;②通过自我调节可出现适应和耐受。③长期应激可能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一定危害。 关键词:慢性复合式应激;血细胞计数;血脂;出凝血功能;C57BL小鼠

获奖情况

2010年校科技论文一等奖

鉴定结果

该作品围绕“慢性应激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检测了一些血液系统常见的指标,所发现结果对应激人群警惕心血管疾患有帮助,且血液指标检测方便,易被人群,有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Gelenberg AJ.Depression symptomatology and neurobiology. J Clin Psychiatry. 2010;71(1):e02. 2. Lippi G, Montagnana M, Favaloro EJ, Franchini M.Mental depress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multifaceted, bidirectional association.Semin Thromb Hemost. 2009;35(3):325-6. 3. 邵坤宁,耿月萍.抑郁症血液流变学变化分析.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6;16(1):79-80 4. Martin C. Schweizer1*, Markus S. H. Henniger1, Inge Sillaber1,2.Chronic Mild Stress (CMS) in Mice: Of Anomalous Anxiolysis' and Activity. PLoS One. 2009;4(1):e4326. 5. Lakshmi BV, Sudhakar M.Attenuation of acute and chronic restraint stress-induced perturbations in experimental animals by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Food Chem Toxicol. 2010;48(2):530-5. 6 .Liu H, Wang G, Luan G, Liu Q.Effects of sleep and sleep deprivation on blood cell count and hemostasis parameters in healthy humans.J Thromb Thrombolysis. 2009;28(1):46-9. 7. 马建琴,张秀丽,张津宁.慢性压力与冠心病.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9:30(3):437-438.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抑郁症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心身健康的常见精神疾病。 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地球人口的增长、环境的恶化及生活节奏及各种竞争的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一生中的某个时期处在抑郁状态,甚至反复发作,持续一生,使这些人的生活质量严重受到影响,也给整个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11%,目前全球抑郁人口多达1.2亿人。故抑郁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四大疾病,而且这个发病率逐年上升,预计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抑郁症患者除了情绪上的异常外,也常伴有消化、内分泌、免疫和心血管系统的异常。已有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并发心血管疾患的几率较正常人明显增高。因此,抑郁症血液系统的变化也就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问题。慢性应激是导致抑郁症的一个非常明确的因素。大多数动物实验对抑郁症的研究也通过建立慢性应激模型来实现。以往对抑郁症中血液系统变化的研究多为短时间内的观察,一般局限在应激后的24h至一周内,而抑郁症患者的病程则是一个慢性过程。因此,本研究立足于应激的慢性过程,通过动物模型观察慢性刺激过程中动物血液系统内发生的各种变化,在此基础上探讨抑郁症易引发心血管疾患的可能机制。本实验最令人惊喜的发现是慢性应激可引起血中胆固醇和纤维蛋白原的持续增高。我们已知血液粘稠是患心血管疾患的重要诱因,而胆固醇纤维蛋白原的增加无疑可引起血液粘稠,这一发现提示机体如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应警惕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已有研究发现心理压力的长期存在可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但其具体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本研究的发现有利于对这一机制的阐明,也为长期处于高压力的人群敲响警钟,让这一类人群注意自我保健,如能尽早检测血脂、血粘,可避免心血管疾患的发生.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