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组合式救援千斤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机械与控制
- 大类:
- 科技发明制作B类
- 简介:
- 本组合式救援千斤顶装置突破了以往抗震救灾中千斤顶的使用限制,能够真正安全方便地为救援人员所用,缩短救援的时间,减少截肢的可能,尽可能降低地震给他们后续生活带来过多消极的影响。本装置单个本体高度为110mm,行程为 160mm,载重2t。除了单独使用外,还能根据需要组合起来搭配使用,达到救援的需要。
- 详细介绍:
- 本组合式救援千斤顶装置突破了以往抗震救灾中千斤顶的使用限制,能够真正安全方便地为救援人员所用,缩短救援的时间,减少截肢的可能,使地震受难者能够健全地从地震废墟中被救出,尽可能降低地震给他们后续生活带来过多消极的影响。本装置单个本体高度为110mm,行程为 160mm,载重2t(此载重量为根据Q460号型钢算得的理论值,若本装置采用钛合金材料,则自重量将大大减轻,同时便于携带,并且...(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 1.作品设计、发明的目的:作为在地震救援中被普遍认知的液压千斤顶,由于行程的需要,本体高度若高于废墟中所能容下空间的高度,则难以在救援过程中大展手脚。 2.基本思路:该作品由四根矩形钢管通过中间的轴交叉铰链在一起,在槽钢内水平安装一个油缸,往复扳动液压油泵手柄,通过液压系统传动,用推杆作为推举件,使上顶板向上运动。所以我们开始构思一种新型的救援千斤顶,使其更加适用地震现场的环境-...(查看更多)
科学性、先进性
- 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体现在:利用剪叉机构解决救援现场的难题,还可根据需要搭配起来使用,提升救援高度和提高救援的承载重量。 与目前市场上的千斤顶相比,此作品有以下几个先进性: 1.由于本体高度低,所以能够在狭小的空间中工作,这就大大的减少了地震现场的截肢现象。 2.在地震现场救援时,由于上表面面积较大,所以稳定性好,而一般的千斤顶上表面面积小,在推举重物的同时,很容易导致倒塌状况,造...(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鉴定结果
- 该作品曾荣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福建省赛区选拔赛暨福建省第四届大学生机械创新竞赛一等奖" 1.获奖时间:2010年10月 2.获奖地点:福州大学 3.评审机构:福建省大学生机械创新竞赛 组织委员会 福建省高等院校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
作品所处阶段
- 中试阶段:已制成成品,并能按预定工作
技术转让方式
- 尚未转让
作品可展示的形式
- 实物、产品,图纸,磁盘,现场演示,图片,录像。
使用说明,技术特点和优势,适应范围,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市场分析,经济效益预测
- 作品利用剪叉机构解决了救援现场的难题,原理简单,制作容易,携带方便,可在地震发生后大量生产应急,因此实用性很强。况且目前地震现象越来越频繁,此作品的优点能够很好地弥补当前市场上千斤顶在对地震实施救援时所体现出的不足,相信在以后的救援现场将会大展拳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在地震现场,大面积的建筑物倒塌,城市道路交通严重堵塞,大型设备作业空间受限,接近救援点或者救援面的能力较差,又由于现有的这些工具其设计初衷的不同,并不完全适用于地震救灾,而生命的奇迹往往就发生在那些狭小的空间之中。目前市场上的千斤顶由于在满足一定行程要求下本体高度普遍较高,在狭小的空间中工作受限,而这恰是阻碍地震救援进度的最大阻力。地震现场有许多被压在废墟下的灾民,因为救援设备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