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农校对接”在山东省实施可行性的调查研究
小类:
经济
简介:
“农校对接”政策自2009年启动以来,已先后在7地市进行试点,山东作为人口、农业大省,开展农校对接是大势所趋,对促进高校稳定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以东营、青岛、潍坊三市为着手点,通过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等方式获取了系列资料。通过对调查所反映问题的探讨,分析了在山东实施农校对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针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为在全国更好地开展农校对接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详细介绍:
“农校对接”指的是农产品基地与高校食堂的直接对接,即高校食堂需要什么,农民就生产什么;是国家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并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食堂工作而提出的一项实现双赢局面的新举措。此政策自2009年启动以来,已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等7地市进行试点,并初见成效。山东作为人口、农业和教育大省,开展农校对接是大势所趋,关系到千家万户农民、各大高校和众多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对促进高校稳定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以青岛、东营和潍坊三市为着手点,在青岛平度市、潍坊寿光市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为代表的山东各高校,采用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走访了相关领导干部、销售员、普通农民、食堂师傅、学生等不同群体,获取了系列资料。 2010年8月,我们团队先后在东营市、青岛平度市就餐厅运营模式和农业发展模式进行调研;2011年2月,团队就“农校对接”在山东省实施必要性与可行性问题与北京与中联联合(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2011年5月,赴潍坊寿光市就蔬菜配送企业的运营模式及其对“农校对接”政策的看法进行调研。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调研和对调研资料、数据的详细分析,我们一致认为在山东推行“农校对接”政策具有极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作品图片

  • “农校对接”在山东省实施可行性的调查研究
  • “农校对接”在山东省实施可行性的调查研究
  • “农校对接”在山东省实施可行性的调查研究
  • “农校对接”在山东省实施可行性的调查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作品以实际调研为基础,旨在从理论上分析“农校对接”在山东省实施的可行性,并为其有效实施提供建设性意见,促进高校稳定和农民增收,为落实国家“农校对接”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基本思路:本文以山东青岛、东营和潍坊等市为例进行调查,根据调研资料与数据,分析目前山东高校食堂农产品采购和农民农产品销售的现状与问题,探索在山东实施“农校对接”活动的可行性,并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提出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采取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科学调查方法,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山东高校食堂农产品采购和农民农产品销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先进性:“农校对接”是中共中央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做好高校食堂工作的新举措。作品紧跟国家政策,切入点小,为“农校对接”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独特之处:首次以大学生的视角来分析“农校对接”问题,并针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创新性地提出了应对方案。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对青岛、东营和潍坊三市的高校食堂农产品采购和农民农产品销售及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就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充分探讨山东高校的周边环境和地理位置后,从理论上指出了在山东实施“农校对接”的可行性,提出了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经与“农校对接”中联联合公司(北京)的相关负责人探讨,其已决定与2011年5月在山东寿光市设立“农校对接”试点工作。

作品摘要

“农校对接”政策自2009年启动以来,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等7地市进行试点,并已初见成效。山东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和教育大省,开展“农校对接”是大势所趋,关系到千家万户农民、各大高校和众多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对促进高校稳定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以青岛、东营和潍坊三市为着手点,在青岛平度市、潍坊寿光市和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代表的东营各高校,采用调查问卷等方式走访了相关领导干部、销售员、普通农民、食堂师傅、学生等不同群体,获取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通过对调查所反映问题的探讨,分析了在山东实施“农校对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针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为在全国更好地开展“农校对接”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 获得2010年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称号; 2.获得由教育部、农业部、商务部等支持的中联联合(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农校对接”相关部门的支持与认证,并已开据鉴定信;作品全文收录在“农校对接”服务网首页的“大学生见习基地”处。 3.获得平度市委市政府、平度农业局工商局的资格认可;实践活动被平度报纸报道。 4. 获得校级课外学术作品大赛特等奖。

参考文献

[1] 廖星成.中国三农问题报告.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2] 温铁军. 新农村建设实践展示.北京:文津出版社,2006 [3] 叶齐茂.“重点突破城郊农村改革 谋划有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2008 [4]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 曹瀚 季海亮 刘谨 谨汤 伟周洁. 解析“农校对接” . 中国农民合作社[J],2010,第8期:42-44 [6]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国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成果展”的通知 [7] 教育部办公厅 农业部办公厅 商务部办公厅 关于高校食堂农产品采购开展“农校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 [9] 《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调整和振兴计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 [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09】134号)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会议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图片、照片 ■视频 ■文件 ■集体组织 ■统计报表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农校对接”即农产品与高校食堂直接对接,可以实现鲜活农民农产品直供高校食堂,减少高校农产品采购环节,降低学生食堂采购成本,更好地保障学生食品安全,对促进高校稳定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9年11月,教育部、农业部、商务部联合下发了《关于高校食堂农产品采购开展“农校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北京、天津、吉林、上海、湖南、重庆和陕西7省市开展了试点工作。 “农校对接”活动当前尚处在起步阶段,相关信息多见于一些时事报道,理论研究仅有《“农校对接”工作研讨会在京举行》、《解析“农校对接”》、《农校“直销”还有多远》等为数不多的几篇文章。这些文献主要关注对“农校对接”概念、意义和前景的阐述,目的在于使人们了解“农校对接”政策,并未涉及“农校对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问题的解决措施,也没有探讨“农校对接”在除国家指定试点之外的地区实施的可能性。 我们的参赛作品正是针对这一理论空缺,在调研走访等社会实践中,通过整理搜集的数据和材料,从理论上分析了在山东省地区开展“农校对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农校对接”在山东省及其他省份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为国家“农校对接”政策的具体落实建言献策。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