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经济
- 简介:
- 传统农业根据农业资源类型、市场获利能力与市场获利幅度,国家利益和区域之间的资源特色等因素,可划分为产业规模型农业、都市型农业、资源型农业和温饱型农业。不同的农业类型,在市场功能、产业发展方式以及农民增收途径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也影响着城乡现代化的发展关系。
- 详细介绍:
- 产业规模型农业最为经济和有效的发展策略是借助合理的规划和政策,通过高投入、高科技、机械化和集约化方式,在解决好农民分类与分流以及职业化新农民与企业化经营主体的关系的基础上,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培育一些大企业、大集团,快速推动产业规模型农业的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型农业适合大资本、高科技、规模化的进入。中小投资者可以做一些环节性或配套服务型的投入。首先分析农业产业具体分类,其次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农业资源具体状况,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发展可行模式,包括生态农业型发展模式、特色农业发展模式、龙头企业牵引发展模式,专业市场带动型发展模式和市郊型发展模式。最后强调在发展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要重视的四个操作性问题,即必须依据当地独特资源优势,进行恰当定位;将生态化农业发展模式同功能化农业科技园紧密结合;培育职业化的新型农民,提升新型农业发展层次和规模;注重建立农业通畅的流通渠道,实现农业产业化规划和经营。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计划开局之年,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工作仍然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少数民族地区农业资源十分匮乏,并面临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不断下降、自然灾害频繁等困难。但同时少数民族地区最大优势在于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以及这些资源带来的独特产业,因此依据独特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是少数民族地区“十二五”期间经济建设的中心工作。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本次调研针对我国历来十分重视的“三农”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家乡的了解,着重关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农业资源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具有针对性,广泛性和真实性。同时,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家乡都充满着情感,能够很好的激发大家深入研究其发展策略。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民族问题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协助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可持续性发展,实现因地制宜的独特性发展,巩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提升少数民族人民自我发展能
作品摘要
- 本文首先分析农业产业具体分类,其次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农业资源具体状况,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发展可行模式,包括生态农业型发展模式、特色农业发展模式、龙头企业牵引发展模式,专业市场带动型发展模式和市郊型发展模式。最后强调在发展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要重视的四个操作性问题,即必须依据当地独特资源优势,进行恰当定位;将生态化农业发展模式同功能化农业科技园紧密结合;培育职业化的新型农民,提升新型农业发展层次和规模;注重建立农业通畅的流通渠道,实现农业产业化规划和经营。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该作品为盐城师范学院2010年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在盐城师范学院2010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比中获一等奖。
参考文献
- 《中国统计年鉴2007、2008、2009》
调查方式
-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 □自发□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民族经济学是在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交叉学科。研究特色体现在:其一,非常注重民族关系的和谐,与经济学注重“优胜劣汰”、强调市场竞争的学术理念不同;其二,从少数民族文化特点形成的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注重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和谐;其三,民族地区经济具有很强的政治内涵,是一种特殊的区域经济。 当前国内民族经济研究,主要以西部大开发为背景,探讨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建设、农村和牧区经济发展、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等关系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方面为主流,运用数量和案例分析方法探讨少数民族经济问题。 民族地区发展必须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同时,应考虑生态环境,着眼点放在显著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创造一个生态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得到保护、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活富裕祥和的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