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苦荞指纹图谱及其清除DPPH能力研究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对不同品种荞麦种子提取液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进行评价,测定了提取液中黄酮含量和多酚含量,并对提取液成分进行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及多元回归的方法,分析荞麦消除DPPH自由基能力与黄酮、多酚及其它成分的相关性,同时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旨在通过化学成分区分不同的荞麦品种,建立了荞麦的指纹图谱。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荞麦抗氧化与其化学成分相关性分析;荞麦指纹图谱研究。
详细介绍:
对不同品种荞麦种子提取液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进行评价,测定了提取液中黄酮含量和多酚含量,并对提取液成分进行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及多元回归的方法,分析荞麦消除DPPH自由基能力与黄酮、多酚及其它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苦荞清除DPPH能力明显强于甜荞(p<0.01),线性回归结果表明荞麦的抗氧化作用于黄酮含量有较强的相关性(R2=0.7267)。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品种苦荞的抗氧化作用,并对其提取物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等分析了不同品种苦荞提取物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苦荞化学成分相似,但所含成分的组成比例并不一致,并被聚为了三类。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苦荞提取物抗氧化与化学成分间的回归方程,统计结果表明所建立方程具有统计意义,同时,本文建立了苦荞和甜荞、不同产地苦荞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采用直观描述、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建立了苦荞与甜荞、不同产地荞麦的区分方法,结果苦荞与甜荞能明显区分,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被分为了两类,其中西南地区苦荞中芦丁含量高于西北地区。本项目的实施为荞麦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方法。

作品图片

  • 苦荞指纹图谱及其清除DPPH能力研究
  • 苦荞指纹图谱及其清除DPPH能力研究
  • 苦荞指纹图谱及其清除DPPH能力研究
  • 苦荞指纹图谱及其清除DPPH能力研究
  • 苦荞指纹图谱及其清除DPPH能力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 1.评价不同荞麦品种的抗氧化特性,阐述抗氧化特性与相关成分的关系。 2.建立甜荞与苦荞、不同产地苦荞的化学指纹图谱鉴别方法 基本思路: 1.对不同品种的苦荞提取物抗氧化特性进行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定提取物的指纹图谱。 2.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定苦荞与甜荞的指纹图谱,采用直观描述、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等方法,建立苦荞与甜荞、不同产地苦荞的区分方法。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指纹图一般应用于中药的质量控制中,苦荞是药食两用作物,目前研究苦荞的抗氧作用文献较多,本文试图寻找苦荞抗氧化与其成分之间的相关性,为日后苦荞的质量控制找到更为科学准确的方法打下基础,同时,荞麦品种多,产地不一导致荞麦质量差异较大,但荞麦的鉴别较为困难,因此,试图采用指纹图谱方法建立荞麦的鉴别方法。本文独特之处在于将中药质量控制及鉴别方法应用于作物研究中,因此也具有先进性与新颖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通过阐明荞麦抗氧化作用与相关成分的关系,可制定更为合理、科学的荞麦质量控制方法。 2.通过建立荞麦指纹图谱,为甜荞与苦荞的区分、不同产地苦荞的区分找到了新的方法。

学术论文摘要

为了更好的控制荞麦质量,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品种苦荞的抗氧化作用,并对其提取物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等分析了不同品种苦荞提取物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苦荞化学成分相似,但所含成分的组成比例并不一致,并被聚为了三类。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苦荞提取物抗氧化与化学成分间的回归方程,统计结果表明所建立方程具有统计意义,同是,本文建立了苦荞和甜荞、不同产地苦荞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采用直观描述、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建立了苦荞与甜荞、不同产地荞麦的区分方法,结果苦荞与甜荞能明显区分,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被分为了两类,其中西南地区苦荞中芦丁含量高于西北地区。本项目的实施为荞麦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方法。

获奖情况

在成都大学获得校级挑战杯三等奖

鉴定结果

在成都大学获得校级挑战杯三等奖

参考文献

[1]梁逸曾,俞汝勤.北京分析化学手册.第十分册,化学计量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2. [2]Mao J,Xu J.Discrimination of herbal medicines by molecular spectroscopy and chemical pattem recognition[J].Spectrochim Acta A Mol Biomol Spectrosc,2006,65(2):497-500. [3]赵艳玲,曹琳,王伽伯,等.板蓝根正丁醇部位指纹图谱的聚类分析及抑菌活 性相关分析[J].中药材,2005,28(12):1079-1082. [4]梁生旺,崔永霞,王淑美,等.金银花的HPLC药效指纹图谱研究[J].中草药,2006,37(10):1489-1493. [5]卢红梅,梁逸曾,钱频.鱼腥草注射液质量控制中的谱效学初步探讨四.药学学报,2005,40(12):1147-1 150. [6]冯慧萍,杨中林,尹小英,等.应用PCA.ANN技术研究中药厚朴色谱指纹谱 [7]李丹,等. 苦荞黄酮抗氧化作用的研究,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1,20(1):44-47 [8]李洁,等. 苦荞类黄酮降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35(6):570-571. [9]Fonteles,M.C.;Almeida,M.Q.;Larner,J.Antihyperglycemic effecgs of 3-methyl-D-chiro-inosito-l and D-chiro-inositol associated with manganese in streptozotocin diabetic rats. Horm. Metab. Res 2000, 32, 129–132.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主要研究苦荞黄酮在生物体内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糠尿病、高血压的辅助治疗。此外它还有抗菌和抗辐射作用可以直接作为药品,也用于复配和药物的中间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血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而且其死亡率居各种疾病之首,因此对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药品与保健品的开发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研究一种能够批量、稳定、低成本、高效率的提取苦荞黄酮的方法成为当前研究的另一热点方向。 大多数项目通过荞麦秸秆中提取苦荞黄酮的浸提方法、工艺生产最佳条件,生产工艺路线、生产设备选型及规模化试生产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形成了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提取率高的成套工艺技术方法,为工业化生产苦荞黄酮创造了条件。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