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非语言因素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研究浅析
小类:
教育
简介: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多维度评价。以往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的形成性评价体系,都是基于语言因素,本课题在非语言因素视角下对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进行研究,以评价为介质,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引起学生对学习中非语言因素的注意,能够将非语言因素转化为内在动机,通过非语言因素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发挥的维持、调节和强化作用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详细介绍:
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非语言因素包含多个方面,如:情感因素(态度、动机、需求、自我认同、自我效能、焦虑等)、学习环境(文化因素、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认知风格(场独立风格与场依存风格)和个性(年龄、性别、性格)等。这些非语言因素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形式也有很多种。有些学生表现出浮躁心理,行动存在盲目性,缺乏思考和计划,缺乏恒心和毅力,急于求成。有些学生不适应大学英语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面对繁重的课程压力,尤其是考试成绩较低时,产生了畏难情绪和自卑心理。上述种种表现都属于非语言因素影响的结果。因而,要重视对大学生非语言因素进行评价,并通过评价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调动大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提高学习效果。由此,我们提出以下研究问题: (1)学生是否忽视了非语言因素在自身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2)利用非语言因素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整体评价能否较好地促进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3)与形成性评价中的语言因素相比,使用非语言因素对学生评价是否能够使学生更加有效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标。 本研究利用实验法来了解学生所倾向于的各自的认知风格,使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机动,交替使用各种教学手段,以适应不同的认知风格,并鼓励处于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扬长避短,相互促进;通过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座谈法获悉学生的情感因素文化因素与个性差异、了解学生日常运用语言的行为表现,态度或策略,发现学生的优缺点,并提出反馈,以便在教学中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并将努力创造出一个产生驱动力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尽可施展其才能的机会;此外,还可通过学习日志和学习档案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还采取了一些针对性措施:如加强英语学习第二课堂的建设,根据学生的性格、语言能力和兴趣组织不同的与外语相关的竞赛类和非竞赛类活动,给予学生扬长避短的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利用留学生和外籍教师建立口语训练平台、大力开展自主学习、开通BBS直通车、QQ群、电子信箱等网上师生、生生交流平台,同侪反馈等活动及时解决英语学习中的语言类和非语言类问题以激发学生的竞争精神和合作精神,并帮助学生正确地分析自己的性格特征,根据时代的需要来重新塑造自己的性格,学会在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锻炼,逐步养成乐观、坦荡、自信的良好性格,使自己具备较高的外语综合素养。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英语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受诸多因素影响的过程。这些因素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社会因素以及文化因素等。然而,这些影响因素在学生身上往往表现为内隐而非外显,既难以直接测量也难以简单地做出价值判断。因而,建立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极其重要。形成性评价不仅是一种学习过程的补充,而且是有效学习的必要组成部分,它提供给老师和学生及时有益的反馈信息,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建立发展性评价模式,将非语言因素纳入评价体系,使评价更为全面和系统。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态度、动机、需求、自我认同、自我效能、焦虑等)、学习环境(文化因素、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课堂环境)、认知风格和个性(年龄、性别、性格)等方面,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在提高学生情感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重视对大学生非语言因素进行评价,通过这些评价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和综合性的学习信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通过对学生的非语言因素的形成性评价,消除传统教育重具体的方法和技术、轻思想和理念,重经验的学习和模仿、轻自主的研究和创新的弊端;发挥非语言因素在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和强化六个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实践的功能。

作品摘要

摘要:非语言因素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不但重视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语言因素的评价,而且特别关注对非语言因素包括情感态度、学习环境,认知风格和个性的评价。本文从非语言因素视角对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进行研究,从情感因素、学习环境、认知风格和个性来对学生进行最终的整体评价,目的是为了以评价为介质,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引起学生对学习中非语言因素的注意,能够将非语言因素转化为内在动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对英语能力的需要。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网络财富》2010年02期

参考文献

1、曹荣平,张文霞,周燕.2004. 形成性评估在中国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外语教学. 2004, 25(5) 82-87 2、黄光扬,2002,教育测量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罗少茜,2002 《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马玉宾,熊梅,2002,试试谈档案评价中的学生[J],《教育发展研究》。(10)

调查方式

1.问卷 2.现场采访 3.个别交谈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我国形成性评价研究现状 我国对形成性评价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始于本世纪初,国内学者在该领域做了不少研究探索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形成性评估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学生互相之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等形式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但是,我国现行研究者所进行的形成性评价普遍存在着概念过于狭小的问题。虽然,相对于传统的评价方式,大多数教师已经不再简单的将教学评价理解为教学测试,而是在教学或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加入对学生学习的日常表现的评价,也会参考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同侪反馈peer feedback)和学生的自我评价(self-assessment)。但这些评价仍然都是围绕着学习的内容、知识或能力等语言因素展开的,并未能真正的做到把学生作为主体,把学生的个性因素、情感因素,认知风格以及环境因素等非语言因素列入评价范围,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对于部分自主意识不强、学习习惯性较差的学生很难体现出其实用性。 2、国外非语言因素理论研究的启示 根据近期研究,我们发现非语言学习因素(non-language factors)对语言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对学科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热情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包达列夫(Paota Лев)的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一门学科的态度会在他的知觉、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特性上留下痕迹。学生缺乏积极的态度,就会阻碍他的活动潜能的发展。他们认为成功的取得与热烈的情感是分不开的,冷漠无情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创造者的。其次,焦虑与学习成功有一定的相关性。斯皮尔伯格(Spielberg)认为:能力中等而焦虑低的学生,其成绩较同等能力而焦虑高的学生为优;能力低的学生,无论焦虑高低,其成绩均劣;能力强的学生,无论焦虑高低,其成绩均优。这与能力强的学生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也强有关。此外,人的意志、性格与能力发展相关。赛尔金娜(В.И.Сулнкина)指出:性格特征对能力发展,尤其是意志对科学家的创造力的发展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品质。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