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铟团簇结构和电子性质的密度泛函研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数理
- 大类: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 简介:
- 用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Inn(n=2-7)团簇的稳定结构和电子性质。
- 详细介绍:
- 团簇是由几个至几千个或上万个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的相对稳定的聚集体,作为连接孤立原子分子与凝聚态物质之间的桥梁,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几何结构,光、电、磁学性质等[1-3]。自旋多重度对结构的影响不大;对于基态结构,n≤5时为平面结构,n≥6时为立体结构,n=6为结构转变点;平均结合能曲线随团簇尺寸增大逐渐平缓;能隙、结合能的二阶差分和电离势随团簇尺寸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均反映出In4团簇的基态结构较为稳定,具有较强的非金属性。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1. 作品撰写的目的 通过对铟团簇结构和性质的研究,探索铟团簇的稳定结构及相应的电子性质。 2. 作品撰写的基本思路 我们首先设计出团簇的初始几何构型,其次用B3LYP/DGDZVP方法进行优化并计算优化后稳定结构的性质,最后对结构及性质做了理论分析。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作品书写符合学术论文规范,内容详实,所研究内容为团簇领域中的前沿课题,对了解团簇结构及性质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也为制备新型功能纳米材料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作品研究了铟团簇结构及性质,使得人们对小铟团簇有一定的认识,并为后续铟团簇的研究铺平了道路,同时对其它组分团簇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也为合成新型功能材料提供了有力的科学理论支持。
学术论文摘要
- 用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铟团簇的稳定结构和电子性质。结果表明:自旋多重度对结构的影响不大;对于基态结构,n≤5时为平面结构,n≥6时为立体结构,n=6为结构转变点;平均结合能曲线随团簇尺寸增大逐渐平缓;能隙、结合能的二阶差分和电离势随团簇尺寸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均反映出In4团簇的基态结构较为稳定,具有较强的非金属性。
获奖情况
- 作品在2010年11月陇东学院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一等奖。
鉴定结果
- 无
参考文献
- [1] 王广厚. 团簇物理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 Cuppens J, Romero C P, Lievens P, et al. Superconductivity in Pb cluster assembled system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coagulation[J]. Phys. Rev. B, 201...(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团簇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团簇的研究无论在实验上还是理论上,都是以几何结构为基础的,目前有大量的科技工作者研究团簇的基态结构,所用的方法主要有从头算法、半经验法和经验法,还有实验上的离子溅射法等,但每一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也有新的研究方法不断出现。大家公认的是从头算法的结果最可靠,与实验结果最接近,但是这种方法对计算机的计算速度要求非常高,即使巨型工作站也只能算到几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