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基于近代物理技术对本科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小类:
教育
简介:
现在全国各高校都在大学二到三年级开设各种科学素养选修课程,然而经过多家高校问卷调查和网络调研发现,部分选修课程的教学结果有些偏离道,教学效果一般,本文以近代物理技术课程为例阐述教师如何提高课堂实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利用物理教育在实验和思维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把知识传授、实验研究、物理与其他学科整合等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
详细介绍:
创新教育代表着一种先进的学校文化,教育改革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近代物理技术是一门针对于全校工科学生的校级选修课,是普通物理课程的后续课程,同时是一门科学素养培训课程。这门课程讲述的是近代物理理论基础知识、当代物理前沿和物理理论知识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本文以这门课程基础提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尤的重要性,重点阐述采用课堂以启发式为主的指导思想、以及如何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并且给出具体解决方法,同时在日常考核方式上也提出大幅度的改革措施。本文提出的教学方法针对隶属于兴趣型和拓展型的课程,采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集成性、交互性,弥补了现有仪器设备的不足;采用启发式为主的指导思想;采取分类、分层次教学方式,提高了课程的针对性;打破了原有传统考核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笔者经过多家高校问卷调查和网络调研发现,部分选修课程的教学结果有些偏离轨道,选课生中近40%是为了赚取学分,教学效果一般。近代物理技术是我校一门针对于全校工科学生的校级选修课,是普通物理课程的后续课程,同时是一门科学素养培训课程。这门课程讲述的是近代物理理论基础知识、当代物理前沿和物理理论知识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本文以近代物理技术课程为例阐述教师如何提高课堂实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提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尤为重要,并且给出了解决方法。 2、对考核方式提出大幅度的改革措施。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创新教育代表着一种先进的学校文化,教育改革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本文教学方法针对于兴趣型和拓展型的课程,因此,使选修课成为既有《科技之光》的前瞻性,又有《百家讲坛》的逻辑性、魅力性和趣味性的课程,才能达到提高课堂实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作品摘要

现在全国各高校都在大学二到三年级开设各种科学素养选修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增加学生广博的知识面,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具有运用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更具有勇于开拓进取的科学精神,以适应当前社会科学技术综合化的发展的大趋势。然而经过多家高校问卷调查和网络调研发现,部分选修课程的教学结果有些偏离轨道,选课生中近40%是为了赚取学分,教学效果一般,本文以近代物理技术课程为例阐述教师如何提高课堂实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谢东 王祖源.人文物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24 [2] 倪光炯等.改变世界的物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330-340 [3] 赵龙等.近代物理技术[M].北京:教育出版社等,2007:224-237 [4] 王永昌.近代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16-352

调查方式

走访,个别交谈,亲临实践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前不久,中国大学生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大学生比例为6.2%,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报告再次引起民众对科普的关注。 时代的发展需要大量基础知识博而精、创新能力强的新型人才,如何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是当前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末期,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为培养面向2l世纪的开拓、创新型人才,就已着手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革,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一致把思维和科学方法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目前我国提出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它将对我国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物理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和创造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由物理学的两大优势决定的。一是实验的优势,亲自动手动脑进行实验,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二是思维的优势,物理学融理论与实践于一炉,合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一体,通过学习物理学可以养成敏锐的观察力,目前本科生的知识储备多、动手能力差,纵向深入好、横向综合差,常规设计好、研究开发差。 物理学科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与其他学科的交汇点上有许多可供研究的课题,这也与目前的跨学科综合不谋而合,所以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灌输物理与生命科学、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化学等的交叉理念,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