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内地农民工返乡创业与沿海地区外力推动:一个机制框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经济
- 简介:
- 本文通过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全国十六个省份的实地调研,在分析研究我国内地农民工返乡创业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沿海地区主动扶持内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构想,并创新性地构建了一个基于创业资源整合及创业环境互动的沿海地区“反哺”内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整合-互动”机制,为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切实推进内地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积极的理论支持。
- 详细介绍:
- 在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的今天,我国现有的产业经济体系和就业体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内外环境的双重影响下步伐加快。在这一时期,一方面,新的国际经济环境正催生以浙江、广东、江苏等为代表的沿海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资源密集型产业转型、转移。另一方面,大量曾经作为沿海经济发展生力军的内地农民工返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切实解决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创业难题是一条符合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和农民工切身利益的出路。以上两方面不仅为内地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提出了要求,也为他们返乡创业创造了条件。 当前,为数众多的作为农民工输出地的内地政府部门都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 ,纷纷在审批、信贷、税收、用地、收费、信息等各个方面给予农民工返乡创业最大的支持。但是,由于农民工输出地一般都是经济落后的内地,其扶持政策的力度、广度和效度均显不足,难以满足数量多、实力弱的农民工的创业需求。且另一方面,内地农民工的创业意愿的产生以及创业领域、创业经营伙伴等很多方面与其原工作过的沿海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课题组2008年、2009年分别对浙江上虞市和湖北沙洋县的调查发现,有70%以上的农民创业行为与其早年在沿海地区打工的行业、企业、社会网络等有直接的关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08年底的调查也有发现,温州部分产业在转型转移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地扶持内地农民工返乡创业,造就了内地颇具规模的农民工创业集群,同样的案例在江西新余、赣南等地也有出现。因此,沿海地区对于扶持内地农民工返乡创业大有可为。而且从区域经济协作互动的角度看,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双重影响下,任何地方、企业和个人的发展都必须强调资源的整合和互动,以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因此,通过建立沿海地区扶持内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整合-互动”机制,可以在区域双赢互动的前提下,使农民工得到除当地政府之外的沿海地区全方位的后台支持。同时,变被动、单方面的低层次创业为主动式、全方位的互动式创业。扶持模式也由一般性的政府对创业主体资金、技术、环境的单向输入,转为政府和多层次合作主体与内地创业者之间的双赢互动。 本文在集成式的理论研究和调查访谈全国十六个省份的700多名现实或潜在返乡创业农民工个体的基础上,提出沿海地区主动扶持内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的设想,并创新性地构建了一个沿海地区“反哺”内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整合-互动”机制,以期为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切实推进内地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积极的理论支持。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笔者在前期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力图从创业行为和区域经济协作两个理论视角,通过深入的调查分析,构建一个沿海地区主动扶持内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整合-互动”机制。基本思路:1.文献梳理;2.基于研究目标的初步理论假设;3.农民工创业需求能力、障碍、政策等的探索性研究;4.沿海地区扶持内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机制构建;5.基于机制的政策保障研究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1.创业研究理论视角的创新:目前理论界还没有从区域经济体互动的视角研究创业主体的培育,更没有从区域间经济协作和创业管理的双重视角研究返乡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创业问题;2.研究方法和思路的创新:本研究将深入沿海农民工和内地返乡农民工群体进行“扎根”研究,并综合运用理论分析、质化研究、量化研究的研究方法。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由于农民工输出地一般都是经济落后的内地,其扶持政策的力度、广度和效度均显不足。而另一方面,已创业农民工的创业思想、创业经验、创业商机等很多方面与其原工作过的沿海地区有着紧密的联系。建立沿海地区扶持内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整合-互动”机制,可以在区域双赢互动的前提下,使农民工得到沿海地区在产品、渠道、信息、资金、培训等全方位的后台支持。
作品摘要
- 促进和扶持内地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加快我国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步伐,促使城乡、地区之间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后危机”时代出现农民工“返乡潮”后我国各级政府和理论界热切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全国十六个省份的实地调研,在分析研究我国内地农民工返乡创业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沿海地区主动扶持内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构想,并创新性地构建了一个基于创业资源整合及创业环境互动的沿海地区“反哺”内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整合-互动”机制,为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切实推进内地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积极的理论支持。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1.作品发表在2011年第3期《改革》(经济学一级期刊)2.该作品相关成果《RESEARCH ON CHARACTERISTICS, INFLUENTIAL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EW GENERATION PEASANT-WORKERS GOING BACK TO HOMETOWN FOR ENTREPRENEURSHIP》(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特征、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已被清华大学主办的2011中国第四届“创新与创业”国际学术会议录取。3. 该作品获得浙江师范大学第四届“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一等奖
参考文献
- [1]Sandberg, W. R. & Hofer, C. W., 1987, Improving New Venture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Strategy, Industry Structure and the Entrepreneur, in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 (1) :pp.5-28.[2]Shane, S. A. & Venkataraman, S., 2000, 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5:pp.217-226. [3]Bryant ,C. & Julian , P. A. ,2000 ,Defining the Field of Research in Entrepreneurship , in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6 :pp.165~180.[4]杰弗里•蒂蒙斯 小斯蒂芬•斯皮内利:《创业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第63-68页 [5]陈栋生:《东西互动、产业转移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金融》2008年第4期,第20-21页[6]郭军盈:《中国农民创业问题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7]赵西华:《新型农民创业培植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8]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民工回乡创业问题研究》课题组:《农民工回乡创业现状与走势:对安徽、江西、河南三省的调查》,《改革》2008年第4期,第15-30页 [9]胡俊波:《困境与突破: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理论分析框架》,《农村经济》2009年第6期,第113-116页[10]李阳成:《系统科学与区域经济协作》,《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第12期,第45-48页
调查方式
-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书报刊物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1)创业及创业政策的研究现状。上世纪80年代, Sandberg和Hofer(1987)就证明了行业结构、创业者特征、企业战略三者对新创业者绩效的的影响;2000年后,国外理论界对创业研究更为深入而全面。如Shane和Venkataraman(2000)、Busenitz(2003)提出了以创业机会为“核心部件”的创业研究方法;全球创业观察组织(GEM)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纳入其研究视野,从“创业框架条件”的9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转型期创业环境演化对创业活动的影响(李乾文,张玉利,2004);Lau C.M.和Busenitz (2001) 在对中国2878个私营企业主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社会流动性与网络、工作经历、市场条件等因素对创业主体的重要影响;蒂蒙斯(2005)将创造、识别和抓住商机作为创业成功的关键,并提出创业者以前从事的行业及构建的社会网络对获得商机的重要影响。另外,国内学者储小平(2003)、张玉利(2003)、李维安(2003)也分别从社会关系网络、外生环境要素、多方经济的创业互动演变过程等角度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赵西华(2005)、郭军盈(2006)分别对农民创业的培植、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08)对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与走势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2)区域间经济协作互动的研究现状。经济学界对空间经济均衡和资源整合问题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theodore将人力资本理论与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也有有许多经济学家研究了劳动力与资本移动、市场升级等空间因素变化对现代区域经济格局的影响(田禾,2007);Groenewold等(2006) 使用详实地数据研究了我国东部对中西部, 以及中部对西部的经济带动作用。国内学者魏后凯(1993)提出通过建立健全区域利益协调机制促进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李阳成(2003)用系统科学的理论研究了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原材料、制造、劳务输出、市场等方面的系统合作;张其春(2006)研究了区域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陈栋生(2008)提出在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要素外溢的推动下,这种合作关系更容易建立。虽然,国内外理论界还没有直接关于区域间创业资源整合和区域创业行为互动的理论成果,但以上相关理论成果对本研究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