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湟水河西宁段水污染状况调查与动态分析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湟水流域是青海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本项目在2010年的平水期、枯水期和丰水期对湟水河西宁段设置的11个控制断面(分别为:扎麻隆、西钢桥、新宁桥、润泽桥、朝阳桥、报社桥、小峡桥、七一桥、三其桥、沙塘川桥、老幼堡)采样,通过对湟水河西宁段9个污染指标的测定与评价,掌握湟水河西宁段水质污染状况,掌握水体的动态变化,为湟水河西宁段水体污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详细介绍:
湟水河是黄河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海宴县,流经湟源、湟中、西宁、互助、平安、乐都、民和等市县,于甘青交界汇合最大支流大通河后,于甘肃省永登县注入黄河。湟水流域湟水河流域总面积1.6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2.3%,是青海省气候条件较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西宁市位于湟水河中游,是青海省工业主要基地,也是青海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而沿湟水流域的广大...(查看更多)

作品图片

  • 湟水河西宁段水污染状况调查与动态分析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湟水流域是青海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本项目在2010年的平水期、枯水期和丰水期对湟水河西宁段设置的11个控制断面(分别为:扎麻隆、西钢桥、新宁桥、润泽桥、朝阳桥、报社桥、小峡桥、七一桥、三其桥、沙塘川桥、老幼堡)采样,通过对湟水河西宁段9个污染指标的测定与评价,掌握湟水河西宁段水质污染状况及动态变化,为湟水河西宁段水体污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通过研究,寻找出湟水河污染的主要指标,通过治理方案的实施,使湟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的要求,使湟水不仅用于农田灌溉,还能用于人畜饮用水。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西宁市位于湟水河中游,是青海省工业主要基地,也是青海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 本课题通过对湟水河西宁段9项污染指标的测定与评价,找出湟水河污染的主要指标,掌握湟水河西宁段水质污染状况,掌握水体的动态变化,为湟水河西宁段水体污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学术论文摘要

湟水河是流经西宁市的一条农业灌溉用水河,湟水河的污染监测指数分布状况及其特征对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对湟水河西宁段2010年总硬度、氨氮、化学需氧量(COD)、总铁、pH五项指标进行水质监测数据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其水环境污染特征为:以Ⅲ类水质标准衡量, 湟水河西宁段化学需氧量(COD)、总铁、pH断面基本上可以达到Ⅲ类标准要求, 氨氮超标率达3.41倍以上;...(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

本项目在青海大学09年创新基金项目中获得“优秀项目”

鉴定结果

本项目通过对湟水河西宁段9个污染指标的测定与评价,掌握湟水河西宁段水质污染状况及动态变化,为湟水河西宁段水体污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测定湟水河西宁段水样中总硬度、氨氮、化学需氧量(COD)、挥发酚、总铁、总氯、pH、电导率、六价铬为主要的评价因子,并采用“《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GB3838——2002)”与姚志麟指数法之单因子评价法对湟水西宁段水质的进行评价。 [1]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二编辑室.水质分析方法国家标准汇编[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2]王青海, 王之仓...(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我国水环境污染状况不容乐观,水污染控制任务艰巨,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创新是控制我国水体污染和保护水环境质量的重要保障。由于我国水污染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等多方面原因,科技支撑存在较大的差距,如对水体净化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刚刚起步、高效的水污染控制技术与设备集成创新不够、系统的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尚未形成等,水体污染研究工作尚需进一步加强。 现在在监测技术水平上,有...(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