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下体截肢伤残者进行低冲击有氧健身操的研究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近年来由于残疾人数量的增加,社会对残疾人也倍加关注。尤其是截肢患者的健康问题,医务工作者也希望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使其拥有健康的生活。截肢患者的体育康复过程漫长枯燥,希望通过截肢患者参与低冲击有氧健身操中,使他们的康复更加有效,同时,达到对健身操的大力推广,使这一新型运动更快、更好地发展。
详细介绍:
截肢患者的特点 生理特点 骨骼的改变 由于截肢残疾人大多都是因为切除危机生命的严重病变,在这时切除已经丧失生活能力的受伤肢体及截除无功能的畸形肢体而进行的截肢术,其本身是一种致残手段。在生理特点上成人与儿童也不一样。成人截肢后,其健肢和残肢长度是基本固定的:但儿童截肢后起全身躯体都仍随发育而继续生长,特别在生长期儿童,骨的生长板位于骨的两端,当截肢后股的远端生长板丢失,影响残肢长度生长,而健肢正常生长,而残肢则进行性的相对缩短,为此儿童必须截肢时,意选用关节离断术来代替截肢术,即可保留了骨近、远两端的生长板,是残肢任意正常速度生长,既可防止残肢的相对变短,还可预防截肢残端的骨质增生,由于儿童四肢各骨的远近端生长板在生长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在截肢时予以重视。 心血管系统的负荷 截肢后,心脏每搏输出量、每分钟输出量减少,左心室功能减退,心率加快,心脏对定量负荷的反应也变差。 呼吸系统的改变 截肢后,活动减少,肺活量及功能性残留量减少15%~30%,呼吸浅,每分钟呼吸数增加,横膈活动范围下降,呼吸道内分泌物也不易排出。消化系统的改变 截肢后应活动缺乏或卧床时间长均可导致食欲减退,肠粘膜及腺体萎缩,吸收功能减弱,并有便秘和粪便结石。 生殖系统的改变 截肢后缺乏运动可致雄性激素分泌减少及精子生成减少,耳聪交感髓质系统分泌的儿茶酚胺则增加。 神经系统的改变 截肢后易出现不安、焦虑、抑郁,对疼痛的耐受力下降,易受激惹、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平衡及协调能力易变差。 心理特点 截肢时一种致残手术,对患者具有极其严重的打击,无论在学习、工作、社会关系和日常生活中都将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在患者心理上必然造成重大的创伤。截肢是将已失去生存能力、危害健康、丧失生理功能的肢体截除。截肢后必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躯体残疾和缺陷,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对治疗极为不利。“截肢术是严重的破坏性手术,患者往往难以接受这一沉重的打击,从而悲观、失望、痛不欲生”截肢患者在手术前期的心理变化:①焦虑、忧郁、恐惧等。有的由于角色的转换及周围环境的变化,病情的进展,还有截肢的可能,亦有的由于经济压力等引起患者焦虑不安、沉默少语、情绪烦躁、易怒等表现;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情绪障碍更严重; ②抵触绝望心理。部分患者认为截肢后从此变成一个不健全的人,应激反应升高,心里充满恐惧与绝望,甚至拒绝接受手术,不肯配合治疗; ③消极自杀心理。当患者已经认识到手术是必然的选择,对手术恢复没有信心,对治疗持怀疑态度。 淡漠状态 截肢患者在早期因突然失去了肢体的一部分,必然会有一种不能置信的失落感,首先就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位伤残者,不愿意与人交往,阴沉,甚至对家属或好友也有一种淡漠感。 发泄状态 当患者经过上一阶段,“发现”自己的残疾存在,便会出现脾气急躁,无辜会对任何人发露和抱怨,这是心理上的“发泄”。 厌世状态 经上一阶段的“发泄”后,,认识到自身残疾的客观存在,期望恢复到正常的功能而又不可能,感到前途渺茫,情绪上就会消沉、抑郁、忧伤、悲痛,对家属和他人的劝慰也感到厌烦,甚至产生厌世思想与自杀行为。 自卑状态 当患者经过几个阶段、逐渐振作起来,开始接受现实后,心理上逐渐达到平衡,从而开始建立起生活勇气和信心。黄婉、猛家俊在《截肢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中说到,“截肢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可交叉出现,也可能突出某项。此外,一些先天性的伤残者,他们的心理状态有所不同,更有离群独居、消沉自卑,所以家庭和社会对残疾者应给予温暖、关心和帮助,尊重爱护他们,帮助他们重返社会,参加适应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虽然残疾人没有健全的身体,但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悲惨”地生活,当他们调节好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后,他们同样拥有自己的生活。虽然他们是残疾人,可他们却拥有健全快乐。残疾的他们,特别容易满足,这也就让他们特别容易快乐。他们同样善待他人,如同善待自己一样。他们也同样享受自己的每一天生活,有的截肢患者每天会去逛花园,有的每天会去体育馆运动,他们也非常喜欢体育运动,比如:游泳,太极拳,乒乓球等。对他们也进行了关于有氧健身操的访问,很多截肢患者了解有氧健身操,但是没有参与过,因为很多健身操都需要下肢参与。他们大部分虽然没有参与,但是没有影响他们的兴趣,他们都很想参与其中,这为低冲击有氧健身操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一:为了更好地促进健美操运动的发展 目的二:为了更好地帮助下体截肢伤残者进行体育康复 基本思路:找到二者结合的最佳切合点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作品深入了解下体截肢伤残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之后,又进行了他们的体育康复研究,在此基础上,找到了最适合他们的低冲击有氧健身操这一方式来帮助他们进行体育康复,使他们的康复运动不在枯燥,大力增强了他们恢复健康的信心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该研究证明了健美操运动的实际应用价值面,可以运用到残疾人的体育康复中,在下体截肢伤残者进行低冲击有氧健身操时,他们的生理不仅出现良好的反应,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他们心理的变化,有助于提高他们进行体育康复的质量。

学术论文摘要

近年来,由于地质灾害频频发生,残疾人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尤其是在灾害中被截肢的残疾人们,他们的境遇值得我们去关注。而同时健身操运动在发展迅速,它对身体要求和器材要求与其他体育运动相比较少,因此其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选择性较多的体育运动,让截肢患者进行健身操运动,不仅可以使其自主锻炼,而且可以使其生理机能得到提高,还可缓解其心理负担。

获奖情况

鉴定结果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陈艳、李春玲、王斌.截肢患者的心理康复与护理[J]吉林医学, 2009.02 [2]陈慧芬、罗凯燕.截肢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康复指导[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04 [3]李德禄、刘步莹、唐振坤等.截肢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3,(02) [4]黄婉、猛家俊.截肢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12 [5]魏杭庆.残疾人康复过程中的健身活动状况调查[J]. 中国临床康复, 2004.18 [6]李荀.残疾人体育研究述评[J]南方论刊,2006.12 [7]任渊、杨艳.有氧健身操锻炼效果的实验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7 [8]相云柯.北京市下肢肢体残疾人日常活动特征及制约分析[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 2010 [9]曲丽君.对有氧性健身操的效果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06 [10]宗军.有关有氧健身操编排的探讨中国科技信息,2008.01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健美操的飞速发展,它的应用面也随之增加。《任渊、杨艳.有氧健身操锻炼效果的实验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7》,为了使健美操的发展面更加广泛,同时也能让更多的人群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希望能找到健美操运动与残疾人之间最完美的结合点。从《李荀.残疾人体育研究述评[J]南方论刊,2006.12》了解到了残疾人的分类和生理心理特点等,发现了,下体截肢残疾人与低冲击有氧健身操有切合点,健美操在编排过程中可以根据下体截肢残疾人的生理特征,创编一套专门性的低冲击有氧健身操来帮助截肢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宗军.有关有氧健身操编排的探讨中国科技信息,2008.01》,经过试验证明《曲丽君.对有氧性健身操的效果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06》创编的有氧健身操对下体截肢伤残者的康复训练有积极的作用。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