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基于隐性教育理论的辽宁省高校校园景观文化内涵挖掘调查研究
小类:
哲学
简介:
随着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高雅文明的校园景观文化环境对创造良好的科学文化氛围、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以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优美而充满个性的景观环境,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将“环境育人”的思想深入人心已成为教育者的共识。文章以辽宁省高校校园景观为研究对象对校园景观文化进行调查研究,挖掘校园景观文化内涵。
详细介绍:
以往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过分注重建筑实体空间,强调环境要适应教学和科研,而对校园景观文化这类人文环境景观设计如何适应人的心理需求却较少关注。本课题从景观文化内涵的特点出发,分析校园环境景观的空间品质特征,挖掘校园景观文化的隐性教育内涵,为营造满足多数人需求的校园景观文化空间提供参考,从而改善校园环境,提高校园景观环境质量与文化品位,提升校园景观文化对师生的隐性教育价值,把校园环境作为艺术教育的载体,校园景观文化作为育人的一种方式,更好的为构建和谐校园服务。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文章从景观文化内涵的特点出发,通过调研分析校园环境景观的空间品质特征,为营造满足多数人需求的校园景观文化空间提供参考,从而改善校园环境,提高校园景观环境品位,提升校园景观文化内涵对师生的隐性教育价值,更好的为构建和谐校园服务。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这一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教育或者说是通过艺术的教育,实际上柏拉图对这一主题早已有所研究,但选择的词汇不同,服务的对象不同,选择的方向不同,此研究与现代需要形成了关联,真正的植根于基础教育。校园景观文化中隐性价值的研究这一主题作为研究来讲是复杂的也是有挑战性的。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比景观文化环境建设,以往的大学校园过分注重建筑实体空间,强调环境要适应教学和科研,而对校园景观文化这类人文环境景观设计如何适应人的心理需求却关注较少。随着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高雅文明的校园景观文化环境对创造良好的科学文化氛围、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以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以辽宁省高校校园景观为研究对象对校园景观文化进行调查研究,挖掘校园景观文化内涵。

作品摘要

随着教育的发展,校园景观文化也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浓郁的校园景观文化气息存留于学校的各个角落,也融合到学生的生活中,对学生的观念和行为起着无形的影响,校园景观文化内涵作为艺术教育的必要补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景观文化内涵的特点出发,通过调研分析校园环境景观的空间品质特征,为营造满足多数人需求的校园景观文化空间提供参考,从而改善校园环境,提高校园景观环境品位,提升校园景观文化内涵对师生的隐性教育价值,更好的为构建和谐校园服务。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周光礼.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的教育学断想——兼谈隐性课程的实现[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29—34. [2][日]现代建筑集成(中文版)[M].东京:日本株式会社MEISEI;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秦红岭.试论大学校园建筑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J].高等建筑教育.2004,(3):113—116. [4]万小平.关于校园人文精神的几个问题[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 [5]靳玉乐.潜在课程简论.课程•教材•教法[M]. 1993. [6]徐同文,于学勇.论高校校园景观建设的基本形式的主要原则[J].聊城师院学报,1999,(3) [7]赵慧宇.建筑环境设计心理分析[J].装饰,2004,(7) [8]黄家贤.在隐性教育中培育学校精神[J].教学与管理。2004,(5)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个别交谈、亲临实践、图片、照片、自发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国内外没有专门论述大学校园景观文化研究的论著。在国外,美国著名大学校园规划专家理查德•道贝尔(Richard P.Dober)著有一系列关于校园环境的著作,如《校园规划(campus planning)》(1963)、《校园建筑(Campus Architecture)》(1996)、《校园景观(Campus Landscape)》(2000)。另外查尔斯• 摩尔(Charles W.Moore)在《校园与社区(Campus & Community)》一书中,他强调人们活动路线的连续性和趣味性,强调使用者对场所的参与。由美国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编著,俞孔坚等译的《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People Places——Design Guidelines for Urban Open Space)》一书中,在“大学校园户外空间”一章作者强调校园外部环境空间分为基地空间、公共绿地、限制校园空间使用的问题等几个部分进行研究和论述。文中对各个校园空间的位置、尺度、空间属性、使用设施等提出了详细、具体的设计导则。而对于校园景观文化意象等层面的问题并没有太多的涉及。 在国内,有些相关文献也主要是研究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如:周逸湖、宋泽方的专著《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1994)中对大学校园的空间环境有专门的论述,重点介绍了校园标志、雕塑、大门、环境小品、中心区地面规划及水面规划等项内容,同时也对校园中心的空间设计、道路规划和绿化规划等等校园空间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和论述。该书从学生的行为特点、使用要求、校园环境特征和文化氛围的营造等多方面对校园空间的设计提出了原则和具体手法,对各种空间形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到目前我省尚未有人系统的对该课题进行研究和探索。省内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包括:2009年,荆福全论文《大学校园景观意象文化对师生的隐性教育》获教育部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高校艺术科研论文一等奖,同时该篇论文也获得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为中国而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大赛论文最高奖,该论文侧重校园景观意象文化作为隐性课程对师生情感的陶冶和教育,但校园景观意象文化的隐性教育内涵研究未形成理论体系;2001年,张鹏教授主持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构建中小学校园美育新体系实验研究》,该研究主要侧重中小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