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产内切菊粉酶的LY-Ⅰ菌株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低聚果糖被誉为继抗生素时代后最具潜力的新一代添加剂—促生物质。但天然提取低聚果糖较为困难。本研究则针对一株具有高活性内切菊粉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期获得高活性和高产量的内切菊粉酶。
详细介绍:
菊粉酶是一种催化水解菊粉中β-1,2-果糖苷键水解酶,分为外切型菊粉酶和内切型菊粉酶。外切型菊粉酶水解菊粉生产高果糖浆,内切型菊粉酶水解菊粉生产低聚果糖。低聚果糖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促进钙的吸收,调节血脂,免疫调节,抗龋齿等保健功能。微生物法生产低聚果糖是目前食品工业生产的重要方法之一。本研究以浅紫链霉菌产内切菊粉酶菌株LY-Ⅰ为出发菌株,以菊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通过对一株产菊粉内切酶浅紫链霉菌(Streptomyces violascen)LY-Ⅰ的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进一步研究其发酵条件。基本研究思路为通过单因素(碳源、氮源等)对产酶量和酶活性影响,进一步结合正交试验获得其最优培养基和发酵条件。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微生物法生产低聚果糖是目前食品工业生产的重要方法之一。但该法的关键因素是获得高效的内切菊粉酶。本研究即是针对一株具有高活性内切菊粉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期获得高活性和高产量的内切菊粉酶。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LY-Ⅰ菌株发酵条件的优化,以提高其内切菊粉酶活性和产量,研究结果对下一步开展中试研究以及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学术论文摘要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并结合正交试验法对产内切菊粉酶菌株LY-Ⅰ(Streptomyces violascen) 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初步确定其最适发酵条件为:高氏1号液体发酵培养基,以2%(W/W)的菊粉作为诱导物,初始pH值为8.0,接种菌龄为4d,接种量5%,温度30℃,转速160rpm/min,发酵时间80h。测定发酵液中内切酶活性(I/S)为188。研究结果对下一步菌株的发酵条件优化及其应用奠定基础。

获奖情况

鉴定结果

参考文献

华承伟,王建华,滕达,等.菊粉化学和微生物菊粉内切酶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学 赵凯,许鹏举,谷广烨.3,5-2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还原糖含量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8, 29(8):534-536. 江汉湖.食品微生物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0-42.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关于产菊粉内切酶的微生物菌株研究的报道较多。Gong等2007年报道从海洋藻类植物表面分离到的一株Pichia guilliermondii 菌株1(2E00048)产生的菊粉酶活性大于61.5±0.4 U/mL;并采用紫外灯和LiCl处理其单倍体细胞,得到了一个能产生115±1.10 U/mL个菊粉酶活性单位的突变体(M-30)(Guo et al. 2008)。海洋酵母...(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