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社会结构变迁与空间生产研究
小类:
机械与控制
简介:
城中村是在我国特有的二元经济社会体制和文化背景下,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的城市化问题,通过对现有的城中村改造情况回顾,结合建筑学与社会学的学科特色,分析出现阶段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社会结构变迁与空间生产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从交流空间改造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方向,通过进一步的社会调查分析、案例设计,提出就这一方面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可行性方案。
详细介绍:
1) 通过对当前广州、西安、深圳等地城中村改造情况及文献资料的调查与回顾,分析出现阶段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社会结构变迁与空间生产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需要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思路来指导、支撑各地的改造。 2) 对成华区龙潭街道进行调查问卷,发放问卷45份,设计45户人家,其中有效问卷40份,占总共发放问卷89%,视为有效调查。本次调查对人口结构以及住户对本社区的居住态做了较为细致的调查。得出人们可以通过公共空间的交往对其自身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而人与人之间真切的互动可以让每个人直观地在诧异中感受共识,而这种共识体验得益于公共生活对差异的包容性态度。 3) 提出包容性改造理论,包容性空间设计有利于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为居民提高社会参与能力提供场所空间,进而,利于交流、对话的公共空间在某种程度上有缓冲、调和与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所以如此的公共空间对城中村这样人口构成比较复杂的地区而言就更加重要并且以“交流空间”为典型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从公共——私密的各个过度空间以及异质团体讨论交流性。 4) 以成都市某一城中村区域(已由当地规划部门划定)为案例,结合成都市总体规划,从该地区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人居环境的调整和改善入手,运用方案内容对其进行方案性改造,并进行数学建模和社会回访,从而进一步完善方案。

作品图片

  • 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社会结构变迁与空间生产研究
  • 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社会结构变迁与空间生产研究
  • 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社会结构变迁与空间生产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课题主要针对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各地解决方法存在的复杂混乱的不足,提出一套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解决思路,为包容性改造思想的提出提供可靠的保证;对各地的城中村改造计划进行研究,归纳总结,结合调查问卷的实体分析,为包容性改造思想的提出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最后根据这一思想以成都市龙潭寺地区为案例模型,进行社会学和建筑学学科的综合分析,给出规划设计方案,并且在理论上实现模型的程序化。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运用文理科的差异性与互融性,结合社会热点问题,体现当代大学生的能动性与参与性。本项目中,将会运用到节能建筑、智能建筑、人文规划、环境心理影响等较先进、科学的实践方法,并在成果报告之中附有详细的规划设计图纸。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城中村是在我国特有的城市化问题,然而目前改造“城中村”的难度较大,提出一套细致、有深度的方案,无疑会对日后的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参考运用价值并推动社会的物质与精神文明整体建设。 本项目文理科结合,以一个新的角度,立足于典型方面深入研究,为全国城中村改建提供理论及方案参考。后期结合成都市“田园城市”建设,为成都市城市化进程提出针对性意见。

学术论文摘要

《绪论》提出课题研究背景,指出本课题的构架体系与研究思路,列出所涉及学术思想以及理论依据。总体上提出包容性设计的含义以及设计要求。《社会学视野下的城中村问题研究》《浅谈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几大问题》列举了全国各地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问题,提出社会融合理论对于城中村的改造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城中村的概况以及改造的方法措施概述》《城中村及其改造机制研究》通过对研究城中村已有文献的梳理,列举全国各地城中村解决方法与策略,提出城中村概念以及对城中村的形成进行详细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融合理论”以期解决目前城中村研究中存在的不能解决城中村原著居民融入城市的问题,为解决城中村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城中村设计模式的策略讨论与建议》《包容性居住区设计要点——以成都龙潭立交居住区为例》《人口分析及其搬迁意愿调查综述》提出城中村改造的基本考虑要素,本课题设计规划特点, 包容性空间的设计意义以及设计方法;以对成都市龙潭立交处“城中村”实地调研、区域分析为基础,结合当前各地的城中村改造现状与我们的“包容性居住区”的规划设计理念,采用建模的方式演绎我们对“城中村改造的空间生产”的研究结果。

获奖情况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2010年度科技立项二等奖; 成都理工大学科技立项三等奖

鉴定结果

该项目文理科结合,针对当今社会热点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体现出大学生的能动性。在研究过程中遵循了正确的学术研究思路,收集资料较完整,切入点典型,建筑学手法运用以及社会学原理引用较为得当。

参考文献

王玲慧——《大城市边缘地区空间整合与社区发展》 于雷——《空间公共性研究》 黎智辉——《城中村改造实施机制研究》 卢苓霞,王彦勋——《关于城中村改造的几点建议》 李培林——《村落的终结———羊城村的故事》 韩荡——《高速城市化地区的城中村改造--以深圳特区为例》 李钊:“城中村改造途径的思考”,《安徽建筑》,2001年第3期。 代堂平:“关注‘城中村’问题”,《社会》2002年第5期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城中村是在我国特有的二元经济社会体制和文化背景下,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的城市化问题,目前改造“城中村”的难度较大,各地方式各有异同,缺乏统一的改造思路。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