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多环境智能探测机器人
小类:
机械与控制
简介:
通过分析灾害发生后的道路状况恶劣、现场环境复杂、救援设备不力等实际问题,根据对国内外灾后探测设备的研究,自主研制了一种多环境智能探测机器人。该机器人是一种可在灾害发生后代替救援人员进入救援现场,实施搜索和救援废墟中的被困人员以及探测现场情况的多功能机器人,它具备越障功能、清障功能、搜索功能、救援功能和应急救助功能,具有不依赖于电力设施、环境适应能力强、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等特点。
详细介绍:
1 研制背景及意义 1.1 研制背景 近年来,国内外地震、核泄漏、火灾等灾害频发。这些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些灾害发生后首要的任务是现场状况和被困人员的探测工作。然而这些探测行动都遇到了同一个难题,因灾害过后现场情况复杂(如:有害物质泄露、现场高温、灾后空间狭小),致使救援人员无法进入现场了解情况,救援工作难以展开。 1.2 国内外现有救援设备的比较 目前国内外的...(查看更多)

作品图片

  • 多环境智能探测机器人

作品专业信息

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该机器人的设计围绕能在多种复杂环境下进行探测救援活动,配合救援人员在现场复杂无法进入时展开探测工作,提供现场数据,方便救援人员制定方案。 该机器人依照体积小、运动灵活、制造维修简单能进行现场救援的基本思路进行设计,采用多种机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机器人快速移动、越障、越沟,从而其能在多种复杂环境下进行工作。

科学性、先进性

我们设计了可以进入复杂灾后现场,采集现场参数、反映现场情况,帮助救援人员制定解决方案的机器人。本作品具有体积小、灵活性强、维修简单的特点。可以由救援人员随身携带进入现场实施探测、救援。所有设计均适用于恶劣条件。 本作品的突出之处在于利用弹簧升降装置:在实施救援时,利用弹簧将小车作业的部分降到地面,使地面成为受力点,可以使液压缸施力更稳,同时减轻了车体的负担。,使机器人能翻过更高...(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鉴定结果

作品所处阶段

生产阶段

技术转让方式

作品可展示的形式

实物、产品 、现场演示、录像、样品

使用说明,技术特点和优势,适应范围,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市场分析,经济效益预测

该机器人不仅体积小、运动灵活,而且能够实现远程控制。其优势在于各个机构的设计,机构不仅能单独使用,还能相互配合,故此机器人具有很高的自由度,能够更顺畅的进行探测。其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此外,此机器人具有一定救援功能,能够现场解救被困人员。由于这种无可替代的作用,市场对其需求专一,由于搭载探测器可以根据不同现场情况更换,故需求量大。可配备于消防单位、核电站、灾后救援队等。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现在国内外有的探测机械有矿山探测机器人、仿生机器人等。 仿生机器人:其优势在于多自由度,运动灵活。但仿生机器人不是体积大、价格昂贵,就是体积小巧、运动灵活但功能单一,只能用于搜索伤员,、可靠性不高。且目前技术不是很成熟,在我国救援探测中应用推广较为困难。而矿山探测机器人、星球探测机器人等工作范围小,功能专一,价格昂贵,不适合在多种复杂灾后现场进行探测活动。 日本横滨警察署研发...(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