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无线远程医疗监护系统
小类:
信息技术
简介:
无线医疗监护系统的开发改变了病人的日常监护方式,并可以起到预防和提醒作用。这种新式的监护手段比以往监护方式更有临床性和社会优越性,这种无线远程监护系统的使用效果需要进行长时间的验证。 无线医疗监护系统同时可以使身处偏僻地区和没有良好医疗条件的患者获得良好的医学信息的分析和诊断帮助,如农村、山区、野外勘测地、空中、海上、战场等。
详细介绍:
现目前,常用的动态生理参数监护仪作为一种对心血管疾病进行长期监测的小型随佩戴装置,在临床与健康护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其功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图形显示、网络连接、实时诊断等。过去依靠计算机实现的高级功能也成为其必备的基本功能,这将使装置整体体积变大,质量也随着体积改变而增大,佩戴过程中将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目前已报道的系统只实现了心电信号的采集和传输,均不具备对病人心音、血压等其他参数的自动获取和传输功能。因此,我们的设计是要实现对心电、脑电、心音信号的采集、处理和传输外,同时还具有病人血压、体温等生理参数的自动获取和传输功能。整个系统的设计是一个基于无线传输的心电、脑电、心音、血压等信号采集、传送和分析系统,将数据采集端与信号处理部分分开,这样用户只需佩戴采集端即可实现生理信号的长期监测与实时分析,也增强了设备的灵活性,减轻了用户携带完整装置给生活带来的不便。目前,监护仪正在向小型化、便携化、家庭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病人在家中就能接受监护和治疗,这样便于发现一些医院检查不易发现的异常情况。本系统正是参照目前的远程医疗系统解决方案,并将移动技术应用于医疗监护系统的设想而提出的。目的在于设计出一种方便、全面、实用的适用于一般家庭的多参数无线医疗监护系统。该系统可以随时对人体生理信号进行采集并实时的发送到数据中心进行诊断。当数据中心诊断出异常数据发出警报,同时系统还可以追踪异常数据的来源,及时告知生理信号出现异常的用户。此系统通过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获取人体多种生理信号,经过采样模数转换等一系列处理,最终以数据帧的形式通过现有的蜂窝通信网路中的无线分组业务传输(General Packer Radio Service: GPRS)传送到数据库中心。数据中心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整理,及时将异常数据检出从而完成对病人的监护。

作品图片

  • 无线远程医疗监护系统

作品专业信息

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从目前中国的医疗体制来看,存在着以下的问题:一是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严重不足,且分布极不均衡。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就这仅有的2%的医疗资源的80%都集中在城市,而在城市中又有80%的资源集中在大医院。二是由于我国医疗资源存在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因此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普遍存在。一方面是不少人长途跋涉,异地就医,即增加了就医困难,又加大负担;另一方面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根据第三次全国卫生调查数据统计,我国居民平均每次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从1998~2003年分别上涨了57.5%和76.1%,远远快于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使得看病成了很多人的难言之痛。 无线医疗监护系统的开发会改变病人的日常监护方式,并可以起到预防和提醒作用。这种新式的监护手段比以往监护方式更有临床性和社会优越性,这种无线远程监护系统的使用效果需要进行长时间的验证。 无线医疗监护系统可以一定程度上的帮助病人了解,减少病人不必要的上医院的次数。在病人家中实施对主要生命特征的远程监护可以大幅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减少不必要的住院的麻烦。远程监护系统可以通过不断监测病人心率变化来防止由于某种精神或代谢因素造成病情突发。这种监护可以在病人活动或睡眠中同时进行,并根据病人的病情判断危险程度。 上述无线远程医疗监护系统可实现对病人长时间持续生理监测,由此带来了医疗保健方面的彻底革新。这不仅仅是远程医疗的一个应用方面,同时也是医院和诊所治疗的补充。

科学性、先进性

无线医疗监护系统的开发会改变病人的日常监护方式,并可以起到预防和提醒作用。这种新式的监护手段比以往监护方式更有临床性和社会优越性,这种无线远程监护系统的使用效果需要进行长时间的验证。 最近一系列的实践表明对患有心血管、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及某些先天性疾病的病人,日常的临床检验及治疗并不十分理想,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部分是由于病人缺乏对病情的了解,所以没有积极参与到治疗中去。 在这方面,无线医疗监护系统可以一定程度上的帮助病人了解,减少病人不必要的上医院的次数。在病人家中实施对主要生命特征的远程监护可以大幅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减少不必要的住院的麻烦。远程监护系统可以通过不断监测病人心率变化来防止由于某种精神或代谢因素造成病情突发。这种监护可以在病人活动或睡眠中同时进行,并根据病人的病情判断危险程度。 上述无线远程医疗监护系统可实现对病人长时间持续生理监测,由此带来了医疗保健方面的彻底革新。这不仅仅是远程医疗的一个应用方面,同时也是医院和诊所治疗的补充。

获奖情况及鉴定结果

作品所处阶段

实验室阶段

技术转让方式

非专利技术转让

作品可展示的形式

模型、图纸、样品

使用说明,技术特点和优势,适应范围,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市场分析,经济效益预测

2004年,全球多参数监护仪市场的容量大约在20亿美元。调查报告曾指出,监护仪市场是一个价格主导竞争的市场,目前,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产品的更新及换代需求,而家用监护仪需求扩大和远程监护需求扩大将持续一段时间。多参数监护仪如果具有远程监护能力、能将临床信息系统纳入其中、具有无线监护性能,那么这可能促使医院提前对目前正在使用的监护产品进行升级换代。具备了上述条件的产品才算是高端的监护产品,将受到医院这类用户的青睐。由此可见,无线远程医疗监护系统是未来监护仪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如果实现产品化,必然会对疾病的监护起到巨大的改善,也势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 国外远程医疗的发展及现状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学者Wittson首先将双向电视系统用于医疗;同年,Jutra等人创立了远程放射医学。此后,美国不断有人利用通信和电子技术进行医学活动,并出现了Telemedicine一词,现在国内专家统一将其译为“远程医疗(或远程医学)”。   (1) 第一代远程医疗 6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的远程医疗活动被视为第一代远程医疗。这一阶段的远程医疗发展较慢。从客观上分析,当时的信息技术还不够发达,信息高速公路正处于新生阶段,信息传送量极为有限,远程医疗受到通信条件的制约。 (2) 第二代远程医疗 自80年代后期,随着现代通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大批有价值的项目相继启动,其声势和影响远远超过了第一代技术,可以被视为第二代远程医疗。从Medline所收录的文献数量看,1988年~1997年的10年间,远程医疗方面的文献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在远程医疗系统的实施过程中,美国和西欧国家发展速度最快,联系方式多是通过卫星和综合业务数据网(ISDN),在远程咨询、远程会诊、医学图像的远距离传输、远程会议和军事医学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1988年美国提出远程医疗系统应作为一个开放的分布式系统的概念,即从广义上讲,远程医疗应包括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双向视听通信技术、计算机及遥感技术,向远方病人传送医学服务或医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美国学者还对远程医疗系统的概念做了如下定义:远程医疗系统是指一个整体,它通过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给特定人群提供医疗服务。这一系统包括远程诊断、信息服务、远程教育等多种功能,它是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基础,针对医学资料的多媒体技术,进行远距离视频、音频信息传输、存储、查询及显示。乔治亚州教育医学系统(CSAMS)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网络,可进行有线、无线和卫星通信活动,远程医疗网是其中的一部分。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