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基于《内经》理论干预糖耐量减低小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的范畴,又《内经》中提及“脾瘅”可转为“消渴”,故认为“脾瘅”即是糖耐量减低(IGT),相当于糖尿病前期。既而《素问▪奇病论》中对脾瘅的治疗提出“治之以兰,除陈气也”的理论,故我们参考文献建立小鼠IGT模型,应用芳香化湿药对其进行干预研究,观察中药是否能够逆转IGT,从而对IGT的防治提供实验支持和理论依据,以期对糖尿病早期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详细介绍:
据统计,1997年全世界2型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为1.24亿,预计2010年将会增加至2.21亿。随着生活模式的改变,人们寿命的延长,糖尿病患者人数急剧攀升,糖尿病所引发的并发症对人类的危害仅次于肿瘤、心血管病成为第三大杀手。由于对本病的知晓率低,约40%的患者未能及时被诊断。故现代医学强调对糖尿病的早期预防、早期治疗。现认为IGT是糖尿病的前期表现,它既是发展成糖尿病的过渡阶段,也...(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随着生活模式的改变,人们寿命的延长,糖尿病患者人数急剧攀升,糖尿病所引发的并发症对人类的危害仅次于肿瘤、心血管病,而成为第三大杀手。故我们希望能对糖尿病进行早期预防、早期治疗。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论文基于《黄帝内经》,应用了现在社会上没有使用的芳香化湿药防治糖尿病的方法。针对过食肥甘厚味,导致湿热蕴脾,脾运无力,水谷精微不布造成的IGT,我们提出运用芳香化湿药对IGT小鼠模型进行干预的研究。以期为IGT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从而对糖尿病的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应用芳香化湿药(佩兰、藿香、苍术等)对其进行干预研究,观察中药是否能够逆转IGT,从而对IGT的防治提供实验支持和理论依据,以期对糖尿病早期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学术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对《内经》中有关脾瘅的论述从症状、病因病机、转归、治疗等方面做简要论述,并结合其所体现的治未病思想加以总结,提示我们对中医经典的学习、继承、创新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获奖情况

发表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的校刊《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56页上。

鉴定结果

通过学校审批。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Li G,Zhang P,Wang J,et al.The long-term effect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diabetes in the China Da Qing Diabetes Prevention Study:a 20-year follow-up study.Lancet.2008 May ...(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IGT的西医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干预两个方面: 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就是制定合理的健康平衡饮食,并加之持之以恒的合适运动量的体育锻炼。 我国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发现:经过单纯控制饮食、单纯运动和饮食控制加运动,6年随访观察,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分别减少31%、46%和41%,持续20年的随访观察,糖尿病的发病率可降低43%,而未经任何措施干预的患者20年内糖尿病...(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