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雌、孕激素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乳腺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为提高乳腺癌的化疗效果和乳腺癌的诊断率,本实验采用了国内外较为成熟的石蜡切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对我院7年来收治的100多例乳腺癌切除标本进行了3种基因的检测,联合这三种基因的检测为临床化疗提供更好的选择,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和治愈率。
详细介绍:
乳腺癌是危及妇女健康及生命的多发癌瘤,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和年轻化趋势。如何及早诊断和提高治愈率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如何提高化学治疗效果更是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乳腺癌可能是在性激素和生长因子的共同介导下导致局部微环境的变化而生成,其中以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尤为重要。为了阐明ER、PR、EFR与化疗方案选择的相关性,收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医院和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外科自2003年至2010年乳腺癌手术切除肿瘤标本120例,经过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后,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和EGFR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年龄、发生部位、病理组织学类型、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进而深入探索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化疗方法,例如耐药的乳腺癌细胞对EGFR信号通路的依赖,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过程中,加用EGFR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将更有利于控制肿瘤的生长,延缓耐药的产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促进了化疗方案个体化措施的推行,又避免了盲目投药给患者带来的经济负担或毒副作用。因此本研究既有很大的社会的效益。

作品图片

  • 雌、孕激素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乳腺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为提高乳腺癌的化疗效果和乳腺癌的诊断率,本实验采用了国内外较为成熟的石蜡切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对我院7年来收治的100多例乳腺癌切除标本进行了3种基因的检测,联合这三种基因的检测为临床化疗提供更好的选择,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和治愈率。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本实验针对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入手,以防癌致癌为目的,以基础研究服务于临床实践为宗旨,对乳腺癌标本进行检测。体现了科研工作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2、实验采用目前较为成熟的SABC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严格按说明操作,结果由两位病理学专家评定以减少实验误差,并经过严格的统计学处理。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实验通过检测120例乳腺癌患者ER、PR、EGFR表达水平可以发现,ER、PR、EGFR对于判断肿瘤分化、浸润和转移程度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临床乳腺癌的诊治以及预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了化疗方案个体化措施,提高了治疗效果,为患者节约了开支,减少了毒副作用,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

学术论文摘要

目的:为了指导临床化疗方案的选择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阐明基因过表达与化疗方案选择的相关性和化疗耐受性原因。方法:收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医院和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外科自2003年至2010年乳腺癌手术切除肿瘤标本120例,经过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后,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和EGFR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R、ER和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54/120)、47.5%(57/120)和45%(57/120)。PR的表达与ER呈正相关性(r=0.208,P<0.05),与EGFR呈负相关(r=-0.218,P<0.05)。ER、PR 、EGFR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有关(P<0.05),EGFR、ER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R、PR、EGFR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及部位无关(P>0.05)。结论: ER、PR和EGFR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乳腺癌中EGFR的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ER、PR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良好, EGFR、ER、PR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并可作为临床选择内分泌治疗或基因靶向治疗的指南。

获奖情况

1.Ang_2_EGFR和C_erbB_2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及其相关性. 现代肿瘤医学,2010,18(9):1731-1733 2.Bcl_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402-403 3.MGMT和HSP70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现代肿瘤医学,2009,5(17) :886-887 4.尿纤溶酶原激活物在乳腺良恶性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6(26):20-21 5.生存素在乳腺癌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中国老年学杂,2008,21(28):2131-2133

鉴定结果

由于时间及物力原因,未及原因。

参考文献

1. 邹泓,庞丽娟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现代预防医, 2011,6 (38): 1072-1085 2、刘宝全,范圣第.EGFR信号传导机制及靶向治疗[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10(1)13-6 3、刘卫梅,刘建民,封琳,等.ER、PR及PS2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5):19-20 4、皋岗湘,丁野华.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4,20(1):3-4 5、Jill Wykosky,Tim Fenton,et al.Therapeutic targeting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 human cancer:successes and limiations[J].Chinese Journal Cancer,2011,11:5-12 6、Ritter CA,Arteaga CL.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 a promising therapeutic target in solid tumors.Semin Oneol,2003,30(Suppll):S3-11 7、Agrwaal A,Gutteridge E,Gee JM,et al. Overview of tyrosine kinas inhibitors in clinical breast cancer. Endocr Relat Cnaeer,2005,12(Suppll):S135-144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乳腺癌是危及妇女健康及生命的多发癌瘤,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和年轻化趋势。如何及早诊断和提高治愈率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如何提高化学治疗效果更是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阐明ER、PR、EFR与化疗方案选择的相关性,收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医院和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外科自2003年至2010年乳腺癌手术切除肿瘤标本120例,经过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后,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和EGFR的表达情况。进而深入探索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化疗方法,促进了化疗方案个体化措施的推行,又避免了盲目投药给患者带来的经济负担或毒副作用。因此本研究既有很大的社会的效益。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