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白龙江林区新农村建设案例调查--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冶力关镇为例》
小类:
管理
简介:
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冶力关镇是白龙江林区重要的生态核心地区。林区自1998年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实施封山育林以来,洮河林业局积极探索转产转轨道路,发展旅游。当地农村依托旅游业,走出了西北高原“农家乐”特色发展道路。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主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将新农村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等统筹兼顾,是当地从实际出发的成功经验。本项目旨在探索这种案例的实效,使其能够在林区推广应用。
详细介绍:
白龙江林区冶力关当地,依托得天独厚的森林山水景观和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探索出“农家乐”乡村旅游的发展道路。将旅游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结合,带领农牧民增收致富;将文化产业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结合,挖掘文化潜力。这种“冶力关”模式,对西部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报告首先概括了冶力关的历史和地理状况。然后分析了当地发展占旅游业的资源优势,即:山水森林...(查看更多)

作品图片

  • 《白龙江林区新农村建设案例调查--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冶力关镇为例》
  • 《白龙江林区新农村建设案例调查--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冶力关镇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深入调研,总结冶力关第三产业主导的新农村建设模式,评估冶力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为白龙江林区和西北民族地区“三农”工作提供成功范例和参考。 基本思路:调研立足自治州现实,充分挖掘冶力关的资源优势,总结出冶力关独特的“旅游+文化+三农”发展模式。概括当地“藏-汉”文化特色,找出当地经济存在的问题,为冶力关长远发展提出建议。以期将“冶力关模式”运用到白龙江林区的社会发展和“三农”工作实践中。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作者在“三下乡”活动中,通过走访农户、问卷调查、田野考察、专访当地名人等方式,考察冶力关新农村建设实际,了解旅游业、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运用管理学、经济、民族、社会等综合方法,在掌握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得出结论。 选题新颖,将产业结构、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文化遗产等社会热点有机结合,探索出新农村建设的“冶力关模式”,为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样本和有益参考。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报告通过对甘南藏族自治州冶力关新农村建设的阐述,总结出第三产业主导的林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冶力关模式”。 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冶力关当地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挖掘民族文化,取得文化产业助推新农村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双赢。这种超前的发展思路,在西部地区地区尤为可贵,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作品摘要

甘南藏族自治州冶力关当地,依托得天独厚的森林山水景观和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探索出“农家乐”乡村旅游的发展道路。将旅游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结合,带领农牧民增收致富;将文化产业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结合,挖掘文化潜力。这种“冶力关”模式,对西部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报告首先概括了冶力关的历史和地理状况。然后分析了当地发展占旅游业的资源优势,即:山水...(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胡锦涛:《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北京:2010年7月5日-6日。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北京:2009年12月31日。 3、《访甘南州委书记陈建华走区域特色经济发展道路》,中国甘肃网:2007年12月3日,/Get/gsnews 4、[英]苏珊•豪娜 约翰•斯沃布鲁克 主编;张勤 等译:《国际旅游管理案...(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会议、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影视资料、文件 、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本调查报告涉主要及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林区发展、绿色经济、文化产业和文化遗产几个方面内容。 当前国内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三农”的研究和讨论成果很多,但总的依据都是中央有关文件。本文特色在于西北民族地区、林区、景区的新农村建设和“三农”发展。 国际上对乡村旅游的讨论材料也很丰富。但乡村旅游受各国具体国情限制,差异很大。因此本文立足于我国实际来谈。国内学...(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