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拆院并院: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创新模式研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经济
- 简介:
- 本文立足于当前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的宏观大背景下,对成都地区的“拆院并院”项目的现状、问题、特点进行的微观分析。文章着重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各试点的农村新型社区,梳理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辐射、产业带动等因素对各试点的影响,并提出即为区域整体经济作出贡献又具有各自特色并适应快速发展的特色模式,为破解城乡差距、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 详细介绍:
- 本文立足于当前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的宏观大背景下,对成都地区的“拆院并院”项目的现状、问题、特点进行的微观分析。文章着重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各试点的农村新型社区,梳理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辐射、产业带动等因素对各试点的影响,并提出即为区域整体经济作出贡献又具有各自特色并适应快速发展的特色模式,为破解城乡差距、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由于经济具有强大的辐射效应,在城市...(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通过实证调查与理论研究深度探究模式实施后农民居住集中化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建议,以促进健康发展。比较各试点发展特色,反思农村土地和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问题及在不同区域实施所引起的效应;基本思路:1.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利用大量的相关数据作支撑,对成都市试点实际进行实证研究,基于相关理论加以定性解释。2.横向、纵向对比研究经济辐射效应对项目设施的影响,找出差异,分析出原因并提出意见。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课题拟纵向及横向地比较成都市统筹城发展——拆院并院项目的实施情况对各郊县在整体解决土地流转、城乡统筹的解决方案下又切合实际根据地方特色谋求新的发展之路提出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建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拆院并院项目为城乡统筹规划的创新之举,为成都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模式,对于中心城市扩张建设、西部都市农业开发和乡村经济社会结合发展具有标本意义。 为破解城乡差距、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与相关社会因素的关联性研究,深化对城乡均衡发展的科学认识、为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发展体系提供参照、为深化统筹城乡综合改革提供决策咨询、为推进土地综合治理工程提供参照。
作品摘要
- 中国政府自十一五期间明确提出:“18亿亩耕地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这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建设用地开始被严格管理起来。但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建设需要的土地急剧增加,而耕地红线的不可逾越,使得建设用地更趋于紧张。于此同时,城乡二元结构如何破解,怎样缓解城乡间的矛盾,促进新农村的发展,以及如何协调土地的使用统筹城乡发展等问题正需要一种极具创新性的模式加以解决。通过...(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无
参考文献
- 姜作培:中国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战略抉择,[J] 求索,2004年第2期 王伦强[1] 雍国玮[2] 欧彦才[3]:农地整理可有效增加城市建设用地供给实现城乡综合配套发展——郫县唐元镇长林村“拆院并院”工作的调研报告, [J] 决策咨询通讯 2008年第1期 赵蕾:双流县_拆院并院_为新农村破题,[J]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08年第22期
调查方式
- □走访 □问卷 □亲临实践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图片、照片 □文件 □自发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随着城市化扩张,建设用地供给趋于紧张,未来农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土地市场的供求关系日趋紧张,四川城市化过程中的矛盾也将更加突出。因此对城乡进行统一规划,通过规划的调控作用,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已经成为时下经济发展中的共识。而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探讨以土地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和谐的城乡土地制度的实现途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