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楼梯运输机器人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机械与控制
- 大类:
- 科技发明制作B类
- 简介:
- 该项目涉及一种用于搬运重物上下楼梯的机器人,实现上下楼的智能化,该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较为巧妙,控制方式灵活,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可适用于各种工厂、住宅楼的货物搬运。同时,对载物台稍加人性化设计,便可实现载人上下楼,解决老人和残疾人上下楼问题,具有较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 详细介绍:
- 该项目涉及一种用于搬运重物上下楼梯的机器人。通过倾角传感器控制平衡;通过红外测距传感器增强环境适应性;载物台做水平、竖直运动,重心变化平稳;腿与框架螺栓联接,便于拆卸存放;结构设计合理,体积小,质量轻,便于市场推广。可适用于各种工厂、住宅楼的货物搬运。同时,对载物台稍加人性化设计,便可实现载人上下楼,解决老人和残疾人上下楼问题,具有较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作品专业信息
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 作品设计、发明的目的: 设计一种智能化程度高、快速、稳定,同时体积小、质量轻、拆装方便、价格低廉、环境适应性强的楼梯运输机器人,解决载重上下楼梯的自动化问题。 基本思路: 此机器人主要由机械结构和电气控制两部分构成。机械结构可分为载物架和支撑架两部分,共有八根行走用的“腿”,支撑架上具有导轨供载物架滑动,结构牢固,运行平稳安全。电气控制部分主要包括单片机、红外测距传感器、电力驱动装置。上楼时先将载物架抬高,然后向前移动载物架,如此重复这两个过程,实现上楼功能。 创新点: 1、通过机电结合,实现机器人载重上楼的自动化,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2、八条腿结构,承载能力大,运行平稳,提高了运输安全系数; 3、通过红外测距传感器,能够适应不同楼梯高度; 4、电力驱动装置为电动推杆,反应灵敏、动作迅速,承载能力大,运行平稳; 5、此机器人拆装简单,便于存放; 技术关键: 1、如何控制机器人上楼过程的稳定性; 2、如何使此机器人适应不同高度的楼梯; 3、如何提高此机器人上楼的速度; 4、如何控制此机器人上楼运动过程,使其快速响应; 5、如何减小机器人的体积和质量; 6、如何使此机器人拆装简单,便于存放; 主要技术指标: 承载能力:200-400Kg,具体由所选电动推杆和框架性能决定; 主要结构尺寸:长为950mm,宽为500mm,载物台高815mm,载物台有效面积875*500mm²; 上楼一层楼所需时间:90-300秒,具体由所选电机决定;
科学性、先进性
- 1、此机器人共有8条腿,结构牢固,承载能力大;载物台水平放置,做竖直、水平运动,重心变化小,运行平稳。 2、通过红外测距传感器,能够适应在不同楼梯高度下工作,增强了环境适应性。 3、采用倾角传感器,时刻检测载物台角度变化,反馈给单片机,控制电机运转,实现运动平稳; 4、采用电动推杆,响应灵敏,承载能力大,运行速度快。 5、轮子为万向轮,此万向轮设制动开关,上楼梯时可以防止机器人倒退。 6、机械部分主要为框架和四个电动推杆,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成本低,便于市场推广。 7、此机器人的8条腿与框架螺栓联接,容易拆装,便于存放;
获奖情况及鉴定结果
- 无
作品所处阶段
- 实验室阶段
技术转让方式
- 合作生产
作品可展示的形式
- 模型、图纸、现场演示、图片、录像、样品
使用说明,技术特点和优势,适应范围,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市场分析,经济效益预测
- 使用说明: 使用者只需把货物放置于载物台上,将机器人推至楼梯口,打开启动开关,机器人自动开始工作;当爬完一层楼后,按下暂停开关,手动推至下一楼梯前,按下开始开关,如此反复。 技术特点和优势: 1、载物台水平放置,运行平稳。 2、通过红外测距传感器,增强环境适应性。 3、采用倾角传感器,实现运动平稳; 4、体积小,质量轻,成本低,便于市场推广。 5、腿与框架螺栓联接,容易拆装,便于存放; 适用范围及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 可以广泛地运用到居民楼、仓库重物搬运等场合。对此机器人进行适当改造,便可承载老人和残疾人上下楼。 市场分析和经济效益预测: 全国有将近3200个县、市,其中6层以下楼房占相当大比例; 2007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53亿人;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全国有残疾人的家庭共7050万户,城镇残疾人口为2071万人,占24.96%。因此,楼梯运输机器人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一旦成熟并投入市场,必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目前国内外对于爬楼梯机器人主要存在以下三种方案: 1、 履带式机器人 直接利用履带转动达到上楼的目的。履带式结构传动效率比较高,行走时重心波动很小,运动非常平稳。(如图1) 此装置重量大、运动不够灵活;爬楼时在楼梯边缘造成巨大的压力,对楼梯有一定的损坏;平地使用时所受阻力较大,行动缓慢,转弯不方便;体积大,不便于存放;成本高;载物台倾斜,减小了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轮式机器人 直接利用车轮或类轮转动达到爬坡目的。轮组式爬楼梯装置的活动范围广,运动灵活。(如图2) 此类装置对环境适应性取决于轮子大小和数量,带来体积和质量的增加;运行时重心起伏较大,运行不平稳;体积大,不便于存放;成本高;载物台倾斜,减小了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腿式机器人 模仿人类或其他动物行走运动。载物台水平,重心平稳,承载能力高(如图3) 早期腿式机器人,环境适应性差,自动化程度低;缺乏对载物台平衡性控制;机构控制复杂,体积大,不便于存放;成本高。 通过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水平分析知,体积大、质量大、不便于存放、成本高、环境适应性差、行动缓慢是现在楼梯运输机器人存在的共同问题。由于研究成果的不成熟,主要停留在研究或模型上,鲜有转化为实际产品投入市场,没有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