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乳香和没药挥发油体外促吲哚美辛透皮吸收的研究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研究乳香没药单味及药对挥发油对吲哚美辛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
详细介绍:
用Franze扩散池进行透皮试验,以HPLC法测定吲哚美辛的含量,观察乳香没药单味及药对挥发油对吲哚美辛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课题研究活血化瘀类中药乳香和没药单味以及药对挥发油对以吲哚美辛为模型的解热镇痛类药物的促透和增效作用,设置空白组、单味药挥发油组、药对挥发油组进行体外透皮试验。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中药类透皮吸收促进剂具有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小,无污染等优点,研究比较广泛。但对传统外用药中药对的促透性研究较少,本课题研究乳香和没药药对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为中药传统外用药中药对使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供理论依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开发安全、有效、适于临床应用的天然促透剂,促进经皮给药在临床的应用。

学术论文摘要

课题以吲哚美辛为模型药物,用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实验,以鼠皮为透皮介质,采用HPLC法测定吲哚美辛的含量,根据挥发油浓度设置空白、0.1%、0.5%、1%、1.5%、2%六组,观察乳香没药单味及药对挥发油对吲哚美辛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乳香没药单味及药对挥发油各浓度组和空白组吲哚美辛渗透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乳香挥发油组t=10.997>2.571,没药挥发油组t=18.455>2.571,药对挥发油t=20.405>2.571。乳香没药单味及药对合煎挥发油对吲哚美辛未表现出明显的促透作用。

获奖情况

暂无

鉴定结果

暂无

参考文献

①.赵桂福,李燕.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9):82。②.韩永龙,王建明等.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7,(2):23。③.罗晓清等.八种中药挥发油对布洛芬促透作用的比较[J].中药材,2007,(5):571。④.李莲华等.羌活油对士的宁体外促透皮作用研究[J].中药材,2009,(2):273。⑤.王晖等.薄荷醇和月桂氮草酮促渗作用的比较[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3):121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药物经皮给药系统是药剂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但目前正在研究的、适宜局部透皮给药的药物,常因缺乏足够的皮肤渗透性,而使其临床应用受限, 因此发展透皮给药系统的关键在于开发低毒、有效的天然透皮促进剂。1989年Williams等发现了植物挥发油具有透皮吸收促进作用,其后挥发油类物质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有关其促透作用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许多中药材中可以提取出挥发油成分,中药挥发油促透剂具有效果好、副作用小的特点,因而逐渐成为一种理想的促透剂。中药促透剂主要指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挥发性成分的萜烯类化合物,其对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均有强促渗活性,对皮肤的刺激性极低,并多具有促透和治疗的双重作用,如冰片具有芳香开窍、止疼、止痒、消炎的功效,丁香有温中、散寒、止痛的功效等。根据中药药性理论,这些可以提取出挥发油的中药,多具有辛味,古代中国的医药学家们对经皮给药早有认识,辛在中医经典理论中为五味之首,能散能行,具有发散开窍,行气行血作用,可以芳香化湿,开窍温里,所以从中药宝库中寻找促透剂非常有发展前景。此类研究多以氮酮作为对照,比较中药促透剂的促渗效果,研究较多的有薄荷、冰片等。有学者比较了薄荷醇和氮酮单独使用时及合用时对水杨酸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为:3%Azone和1%Azon的促透作用与1%薄荷醇差别不明显,渗透系数分别为(0.150±0.032)、(0.184±0.038)mg/(h.cm2) ,而与3%薄荷醇比较差别明显(P<0.05),渗透系数为(0.240±0.057)mg/(h.cm2) ,说明薄荷醇的促透作用要强于氮酮。对于促透剂是否与药物的疗效产生协同或拮抗的作用关注较少,尤其是中药类促透剂,本身具有一定的药效,更需注意。在研究药物的传输系统时,应选择开发应用已知的天然透皮促进剂, 研究其在天然产物化学成分中的分布规律, 以作为促进剂筛选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再对初步筛选出的物质进行结构修饰, 开发出促渗效果更强的天然透皮促进剂。同时还应关注到天然促进剂自身存在的药理作用,使其发挥治疗和促渗的双重作用。笔者认为, 应充分重视我国传统的中医理论中关于促进透皮吸收的宝贵经验, 扩大其在透皮控释制剂中的应用,将给被称为“第三代制剂”的透皮吸收给药系统增加活力,带来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