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对农户小额信贷融资途径的探究 ——以河北易县扶贫经济合作社为例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经济
- 简介:
- 易县扶贫经济合作社作为“中国小额信贷第一家”,为易县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使得更多农村中低收入人群享受到现代化的金融服务。随着农村经济的日益发展,融资难成为制约小额信贷发展的瓶颈,就这一问题,我们在易县扶贫经济合作社对其融资路径特别是互助基金进行了调研,并通过对各种融资方式进行数据对比和优劣势的分析,提出了对于农户小额信贷融资的建议。
- 详细介绍:
- 1993年10月,经国务院办公厅、人民银行和国务院扶贫办批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美国福特基金会、孟加拉乡村银行和易县人民政府的资助和支持下组建成立易县扶贫社,1994年4月正式开始运行。扶贫社旨在借鉴国际先进扶贫经验并结合易县农村的实际情况,向农村贫困户提供小额信贷服务,使农户能够直接并持续获得稳定的生产经营性资金,最终实现脱贫致富。截止到2010年底扶贫社...(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小额信贷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融资困难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其发展壮大的瓶颈。本文从实际出发,力争做到科学严谨,得到了小额信贷在发展过程中各种融资方式,并通过详细的数据统计对各种融资途径进行了优劣势分析,其中重点调研了扶贫社经过研究逐步施行的融资新途径——互助基金,最后根据当地扶贫社发展的基本情况对扶贫社各种融资途径提出了建议,并对其融资比例进行了展望。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易县扶贫经济合作社为当地经济和贫困人口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在逐步发展中融资难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本文立足于小额信贷的融资途径是紧跟国家政策,通过对小额信贷融资途径的探究,用一种科学理性的态度直面农户小额信贷的融资困难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力争做到科学严谨,得到各种融资方式,并通过详细的数据统计分析其优劣势,最后针对各种融资方式的当今发展现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该作品对当前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农村小额信贷问题曾经是制约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目前的理论文章基本上是围绕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一些探讨,而该作品是以易县扶贫经济合作社的现实背景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对河北省农村金融理论与实践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从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河北农村金融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作品摘要
- 易县扶贫经济合作社作为“中国小额信贷第一家”,为易县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扶贫社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根据农户实际情况调整自身服务方式,使得更多农村中低收入人群享受到现代化的金融服务。随着农村经济的日益发展,农户的贷款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然而,扶贫社因资金来源的制约迟迟不能扩大规模,无法提高交易笔数和额度。就这一问题,我们在易县扶贫经济合作社对其融资路径特别是互助基金进行了...(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暂无
参考文献
- [1]黄树青,杜金向,李青.“乡村银行”模式:一个基于案例研究的解释 [J].华北金融,2008(3). [2]何广文,冯兴元,郭沛,李莉莉,杨菁,王虹,李晓佳.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制度变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扶贫和小额信贷[M].2003. [4]社科院农发所.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O.4 [M].北京: 社会科...(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 本次主要采取的调查方式有走访、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会议、文件、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从成立至今,小额信贷已在易县存在18年,经实践证明,小额信贷做到了“真扶贫,扶真贫”。 2006年被著名经济学家茅以轼评价“易县的小额信贷是一个难得的成功案例。我国有大约三百个小额贷款组织,但成功的不到百分之五,易县是其中之一”。易县小额信贷组织放贷深入农户,被易县人民称为“摩托车上的银行”。本文以社科院小额信贷试点易县经济合作社为研究对象,尤其是对其新途径互助基金进行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