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新型染料的生物合成及其在高端抗菌纺织品中的开发应用
小类:
能源化工
简介: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利用多功能的微生物色素,并用于纺织品染色的关键技术研究,一方面可以避免大量采摘和砍伐植物,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另一方面可望解决天然染料在纺织品染色中重复性和稳定性差及色牢度低的共性的关键技术问题,加快天然色素的工业化进程,提高浙江省传统的支柱产业-纺织产业的产品质量、档次、经济效益,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详细介绍:
微生物产生的灵菌红素(Prodigiosins),色泽自然鲜艳,且具有抗菌、抗疟疾、抗真菌、抗病原动物等重要生物活性。本课题另辟蹊径采用微生物发酵获取天然色素-灵菌红素开发多功能生态染料,不但可以避免大量砍伐自然界中的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真正做到“绿色”生产,且能有效保证色素的质量和产量,实现标准化工业化大生产,还可以利用灵菌红素重要的生物活性,开发出具有保健作用的抗菌、驱虫的新...(查看更多)

作品图片

  • 新型染料的生物合成及其在高端抗菌纺织品中的开发应用

作品专业信息

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设计目的: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利用多功能的微生物色素,并用于纺织品染色的关键技术研究,一方面可以避免制备植物染料大量采摘和砍伐植物,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另一方面可望解决天然染料在纺织品染色中重复性和稳定性差及色牢度低的共性的关键技术问题。 基本思路: 1.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对高产红色素菌株进行菌种选育,确定最优的筛选策略。2.对高产红色素生产菌进行发酵工艺优化。3.采用超细...(查看更多)

科学性、先进性

科学性与先进性: 合成染料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另外一些合成染料被发现对人体有致癌、致畸、致敏等潜在危害。植物天然染料在纺织品染色中也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①染色重复性差。②天然染料的稳定性差。③色牢度差。因此天然植物染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纺织品染色生态问题的途径,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微生物生态染料,可以避免对植物的砍伐,保证色素的产量和质量,可以真正实现染料的“绿色...(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鉴定结果

本作品在2011年,在苏州纺织工业检测中心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经红色素染色后的真丝织物(A)和腈纶织物(B),耐洗变色牢度分别为3级和4-5级,对醋纤、棉、尼龙、涤纶、腈纶、羊毛的沾色牢度均在4级以上。

作品所处阶段

实验室阶段

技术转让方式

专利实施许可

作品可展示的形式

实物、产品 图片 样品

使用说明,技术特点和优势,适应范围,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市场分析,经济效益预测

(1)采用微生物来源的天然色素作为染色剂,相对于化学合成染料生产过程对环境友好,对人体不仅无害,且有抗菌保健作用。相对于植物提取的天然色素,生产周期短、能耗低、重复性好,更易工业化且对环境也更为友好。 (2)采用超细化分散技术,实现了灵菌红素在水中的均匀分散,解决了灵菌红素“不溶于水”的问题,实现了其染色工业化的可行性。 (3)利用开发的生物染料的特性,研究其清洁性染色方法,实现对各种化学纤维的无助剂高色牢度染色。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红色素-灵菌红素生物法高效合成 灵菌红素合成研究存在以下问题: ①化学合成产量产率均较低且对环境有较大污染;②生物合成中,由于不同菌株参与催化合成灵菌红素的酶活力不同,导致灵菌红素的发酵产量差异很大;③对于发酵生产灵菌红素的微生物,研究者仅考察微生物营养条件、培养环境和反应设备等因素,来提高灵菌红素的产量,产量虽有明显提高但总体水平仍较低。 二、灵菌红素作为天然生态染料开发 ...(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