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灭活A组链球菌对红细胞及其膜蛋白影响的实验研究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本实验通过细菌培养、差速离心分离、提取纯化和SDS—PAGE电泳技术,对红细胞(RBC)膜蛋白含量进行分析,研究A组链球菌对RBC及其膜蛋白的影响。结果显示,A组链球菌致使RBC形态异常,SDS-PAGE电泳发现RBC膜蛋白有多条带含量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认为灭活A组链球菌引起溶血性贫血是RBC膜蛋白的含量减少所致。
详细介绍:
本研究旨在探究A组链球菌致溶血性贫血的机理,为溶血性贫血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采用灭活A组链球菌制备家兔溶血性贫血模型,在注射后5个不同时间点取血,涂片光镜观察;通过差速离心分离、提取纯化和SDS—PAGE电泳技术,对红细胞(RBC)膜蛋白含量进行分析,研究A组链球菌对RBC及其膜蛋白的影响。每个时间点均设有生理盐水对照组。结果显示,A组链球菌在第96h、7d、和第14d,致RBC形态异常,体积和中央淡染区大小不等,计数畸形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SDS-PAGE电泳分析发现有多条带RBC膜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认为灭活A组链球菌引起溶血性贫血可能是是RBC膜蛋白的含量减少所致。

作品图片

  • 灭活A组链球菌对红细胞及其膜蛋白影响的实验研究
  • 灭活A组链球菌对红细胞及其膜蛋白影响的实验研究
  • 灭活A组链球菌对红细胞及其膜蛋白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通过对A组链球菌影响红细胞膜蛋白含量的时效研究,在一个新的方向探究其对红细胞破坏的机制,从而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基本思路:实验组分别注射灭活的A组链球菌全菌体(2.5ml/只)至大鼠黑质致密部,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按照设定的时间梯度观察两组家兔的体重变化、RBC形态变化和RBC膜蛋白含量变化。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研究采用灭活A组链球菌制备家兔溶血性贫血模型,在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取血,涂片光镜观察;差速离心分离、提取纯化RBC膜蛋白,率先用SDS-PAGE电泳检测其含量。研究A组链球菌致溶血性贫血的机理,为治疗溶血性贫血提供新思路。发现A组链球菌在第96h、7d、14d致RBC形态异常,计数畸形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SDS-PAGE电泳发现多条带RBC膜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研究表明,A组链球菌能导致红细胞溶解。红细胞膜蛋白含量的改变,会对维持红细胞的可变形性和完整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但A组链球菌诱导红细胞溶解的机制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采用灭活A组链球菌制备家兔溶血性贫血模型,通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探究不同时间点A组链球菌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和红细胞膜蛋白含量的变化。这对于研究A组链球菌致溶血性贫血的机理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也为治疗溶血性贫血提供新思路。

学术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灭活A组链球菌诱发红细胞破裂的机理,为A组链球菌导致的溶血性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将杂种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只并分别称重,实验组从耳缘静脉注射2.5ml灭活的A组链球菌全菌体,对照组从耳缘静脉注射2.5ml生理盐水。分别于注射后第6h、48h、96h、7d、14d时从耳缘静脉取血2ml,常规分离红细胞并提取膜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各组红细胞膜蛋白的百分含量。每次取材均做涂片,瑞氏染色,光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和计数异常率。【结果】实验组家兔的体重在相同时间点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注射A组链球菌第96h、7d、和第14d,实验组家兔光镜下均见红细胞形态异常,大小不等,部分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消失,部分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计数红细胞畸形,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SDS-PAGE电泳分析各组红细胞膜蛋白的百分含量,发现有多条带实验组红细胞膜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结论】灭活A组链球菌从耳缘静脉注射第96h始能引起红细胞形态异常,其机理可能是红细胞膜蛋白的含量变化所致。

获奖情况

论文《灭活A组链球菌对红细胞及其膜蛋白影响的实验研究》已投《医学研究杂志》。

鉴定结果

论文《灭活A组链球菌对红细胞及其膜蛋白影响的实验研究》已投《医学研究杂志》。

参考文献

[1] Fukuizumi T, Inoue H, Tsujisawa T, et a1.Streptococcus sobrinus antigens that react to salivary antibodies induced by tonsillar application of formalin-killed S sobrinus in rabbits[J].Infect Immun,2000,68(2):725—731. [2] Fukuizumi T,Inoue H,Tsujisawa T,et a1.Tonsillar application of form alin-killed cells of Streptococcus sobrinus reduces experimental dental caries in rabbits [J].Infect Immun,1999,67(1):426-428. [3] 方福德,周 吕,丁濂,等.现代医学实验技巧全书一生物膜研究技术[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学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521~523. [4] 汪家政,范明 .蛋白质技术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79~82. [5] 王也飞,胡翊群.蛋白异常与膜骨架相关溶血性贫血的发生[J].J Diagn Concepts Pract,2009,8(1):104-107. [6] 唐彦萍,涂应琴.GSH 引起的病态红细胞膜蛋白变化[J].遵义医学院学报,1994,7(1):15-17.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20世纪8O年代以来,对人类红细胞膜蛋白异常与红细胞疾病的研究已有不少进展,尤其是对膜骨架蛋白的分子水平异常的研究,不断有新发现。这对某些红细胞疾病的诊治有较大帮助。然而,对于A组链球菌是如何诱发红细胞溶解机制的研究甚少。 现有研究表明,A组链球菌能改变血细胞的性能和数量,并且使红细胞溶血。红细胞膜为双层磷脂结构,其间镶嵌着多种膜蛋白。这些膜蛋白包括包埋在脂质双分子层中的整合蛋白及存在于膜内侧的细胞膜骨架蛋白,而后者与红细胞膜缺陷所致的溶血关系密切。细胞膜骨架蛋白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变形性,其量或质的缺陷及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异常可造成多种红细胞疾病。并且现已肯定,溶血性疾病患者的红细胞膜蛋白较正常者减少。已有相关实验证明红细胞膜的镶嵌蛋白数量、排序及质量的改变可能是溶血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细胞寿命缩短的重要原因。 本课题以杂种家兔为实验对象,从耳缘静脉注射灭活A组链球菌全菌体,观察设定的不同时间点红细胞形态学变化,按照上述时间点采集相同血量的血液样品进行离心分离用低渗溶血法差速离心获得红细胞膜,经膜蛋白的纯化获得高纯度的膜蛋白,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所获高纯度膜蛋白进行分离,通过对所获条带的分析,进而整理出A组链球菌对红细胞膜蛋白含量的时效影响的数据结果。旨在对A组链球菌诱发红细胞溶解及膜蛋白含量的时效变化进行研究,探讨其对红细胞理化性质的影响,从而为许多相关临床疾病的病因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