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沱江宽体沙鳅个体生殖力的研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生命科学
- 大类: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 简介:
- 宽体沙鳅(Botia reevesae)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鳅科(Cobitidae),沙鳅亚科(Botiinae),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经济鱼类。其基础生物学研究少(岳兴建等,2011)。本文就沱江宽体沙鳅的个体生殖力进行研究,为开展其资源保护和人工繁殖奠定基础。
- 详细介绍:
- 一、2010年5~9月从沱江资中-隆昌江段采集宽体沙鳅活鱼326尾,10%甲醛固定1d后保存于70%酒精中。用于个体生殖力研究的材料为其中的76尾性腺已发育至Ⅳ期的雌性标本。 二、用直尺、电子天平、游标卡尺进行体长、体重、卵巢重、卵径常规测量后, 取耳石鉴定年龄,根据以下公式: 绝对生殖力(F)为直接从卵巢中统计的Ⅳ时相卵母细胞粒数。 体长相对生殖力(FL)﹦绝对生...(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写作目的:为开展宽体沙鳅资源保护、人工繁殖雌性亲鱼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基本思路:2010年5~9月,沱江资中-隆昌江段采集宽体沙鳅326尾,10%甲醛固定1d保存于70%酒精中。选其中76尾性腺发育至Ⅳ期的雌性标本,生物学测量后,耳石鉴定年龄,游标卡尺测IV期卵巢内成熟卵直径,统计绝对生殖力、体长相对生殖力、体重相对生殖力。研究体长、体重、净体重、成熟系数和肥满度形态学指标与个体生殖力的关系。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宽体沙鳅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近年来,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和采砂作业对其产卵场和索饵场的破坏,野生种群数量下降明显。宽体沙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经济鱼类。本文对其繁殖生物学的一个方面——个体生殖力进行研究,了解其繁殖力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作品选择具有开发潜力的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作为研究对象,既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又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宽体沙鳅是长江上游的特有鱼类和重要经济鱼类。通过对其个体生殖力的研究可掌握其繁殖力、繁殖时间等一系列重要数据,为开展其人工繁殖、开发养殖鱼类新品种奠定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术论文摘要
- 2010年5月~9月,从长江支流沱江收集性成熟宽体沙鳅个体研究了其个体生殖力及其与多项生物学指标的关系。实验鱼共76尾,由2+、3、4龄鱼组成。其绝对生殖力(F)为414~9625粒,平均3230粒;体长相对生殖力(FL)为50~837粒/cm,平均324粒/cm;体重相对生殖力(FW)为21~789粒/g,平均227粒/g;绝对生殖力、体长相对生殖力和体重相对生殖力与成熟...(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
- 本作品已被《四川动物》杂志录用。
鉴定结果
- 本作品为2009年内江师范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宽体沙鳅繁殖力的研究”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岳兴建, 王芳, 谢碧文等. 沱江流域宽体沙鳅的胚胎发育.四川动物, 2011, 30(3) 金燮理, 戴振炎. 泥鳅个体生殖力的研究.湖南农学院学报, 1990, 16(1): 88~96. 刘鸿艳, 谢从新, 郑跃平, 等. 西藏高原鳅个体繁殖力的研究.淡水渔业, 2009, 4(39): 12~16. 陈玉龙, 董建彬, 邓玉江, 等. 嘉陵江下游短体副鳅个体生殖...(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鱼类繁殖生物学研究对开展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增殖、开展鱼类人工繁殖、开发鱼类养殖新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鱼类繁殖后代的质和量与其性腺发育的程度和生殖力密切相关。 国内外有关鱼类个体生殖力的研究资料丰富,研究技术成熟。主要通过统计绝对生殖力、体长相对生殖力、体重相对生殖力,及其与体长、净体重、成熟系数、年龄等形态学指标的关系,弄清其繁殖策略,及其与生殖力(特别是绝对生殖力)密切相...(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