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沱江宽体沙鳅个体生殖力的研究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宽体沙鳅(Botia reevesae)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鳅科(Cobitidae),沙鳅亚科(Botiinae),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经济鱼类。其基础生物学研究少(岳兴建等,2011)。本文就沱江宽体沙鳅的个体生殖力进行研究,为开展其资源保护和人工繁殖奠定基础。
详细介绍:
一、2010年5~9月从沱江资中-隆昌江段采集宽体沙鳅活鱼326尾,10%甲醛固定1d后保存于70%酒精中。用于个体生殖力研究的材料为其中的76尾性腺已发育至Ⅳ期的雌性标本。 二、用直尺、电子天平、游标卡尺进行体长、体重、卵巢重、卵径常规测量后, 取耳石鉴定年龄,根据以下公式: 绝对生殖力(F)为直接从卵巢中统计的Ⅳ时相卵母细胞粒数。 体长相对生殖力(FL)﹦绝对生殖力(F)/体长(L); 体重相对生殖(FW)﹦绝对生殖力(F)/净体重(W); 成熟系数(GSI)=性腺重 (Wa)/净体重(W)×100%; 肥满度(K)=100(净体重/体长3) 得到绝对生殖力、体长相对生殖力、体重相对生殖、成熟系数、肥满度,excel、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后,研究体长、体重、净体重、成熟系数和肥满度等形态学指标与个体生殖力的关系,应用文字说明加表格和图的方式从雌性群体的组成、个体生殖力、个体生殖力于生物学参数的关系、个体生殖力与年龄的关系等4个方面得出结论。运用结果可以指导实践,在进行人工繁殖的过程中,可以知道选择处于哪段体长和体重的宽体沙鳅的绝对生殖力最大,对人工繁殖更有利。 三、 从鳅科鱼类的个体生殖力与繁殖策略、宽体沙鳅个体生殖力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得到以下结论: 1、鳅科鱼类由于生活环境以及繁殖习性的差异,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繁殖策略。 2、宽体沙鳅的绝对生殖力、体长相对生殖力和体重相对生殖力与成熟系数呈幂函数显著相关,绝对生殖力和体长相对生殖力与体重呈幂函数显著相关,体重相对生殖力与其它生物学指标相关性不显著。 3、个体生殖力与成熟系数和体重密切相关,与其它生物学指标相关性不显著是性成熟早、生命周期短、个体小的第Ⅱ类型产卵群体的典型特点。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写作目的:为开展宽体沙鳅资源保护、人工繁殖雌性亲鱼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基本思路:2010年5~9月,沱江资中-隆昌江段采集宽体沙鳅326尾,10%甲醛固定1d保存于70%酒精中。选其中76尾性腺发育至Ⅳ期的雌性标本,生物学测量后,耳石鉴定年龄,游标卡尺测IV期卵巢内成熟卵直径,统计绝对生殖力、体长相对生殖力、体重相对生殖力。研究体长、体重、净体重、成熟系数和肥满度形态学指标与个体生殖力的关系。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宽体沙鳅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近年来,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和采砂作业对其产卵场和索饵场的破坏,野生种群数量下降明显。宽体沙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经济鱼类。本文对其繁殖生物学的一个方面——个体生殖力进行研究,了解其繁殖力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作品选择具有开发潜力的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作为研究对象,既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又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宽体沙鳅是长江上游的特有鱼类和重要经济鱼类。通过对其个体生殖力的研究可掌握其繁殖力、繁殖时间等一系列重要数据,为开展其人工繁殖、开发养殖鱼类新品种奠定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术论文摘要

2010年5月~9月,从长江支流沱江收集性成熟宽体沙鳅个体研究了其个体生殖力及其与多项生物学指标的关系。实验鱼共76尾,由2+、3、4龄鱼组成。其绝对生殖力(F)为414~9625粒,平均3230粒;体长相对生殖力(FL)为50~837粒/cm,平均324粒/cm;体重相对生殖力(FW)为21~789粒/g,平均227粒/g;绝对生殖力、体长相对生殖力和体重相对生殖力与成熟系数呈幂函数相关,回归方程为:F =177.99GSI0.9872, FL = 20.315 GSI0.9592, FW =13.957 GSI0.9542;绝对生殖力和体长相对生殖力与体重呈幂函数相关,回归方程为:F = 9.4876M1.9425, FL = 2.2684M1.6597。

获奖情况

本作品已被《四川动物》杂志录用。

鉴定结果

本作品为2009年内江师范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宽体沙鳅繁殖力的研究”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岳兴建, 王芳, 谢碧文等. 沱江流域宽体沙鳅的胚胎发育.四川动物, 2011, 30(3) 金燮理, 戴振炎. 泥鳅个体生殖力的研究.湖南农学院学报, 1990, 16(1): 88~96. 刘鸿艳, 谢从新, 郑跃平, 等. 西藏高原鳅个体繁殖力的研究.淡水渔业, 2009, 4(39): 12~16. 陈玉龙, 董建彬, 邓玉江, 等. 嘉陵江下游短体副鳅个体生殖力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10): 4525~4526, 4529. 杨明生, 李建华, 黄孝湘. 澴河花斑副沙鳅的繁殖生态学研究.水利渔业, 2007, 27(5): 84~85. 杨明生, 丁夏. 中华沙鳅的繁殖生物学研究.水生态学杂志, 2010, 3(2): 38~41. 刘小红, 郭宇辉, 王宝森,等. 嘉陵江下游白缘鱼央个体生殖力研究. 淡水渔业, 2007, 37(2): 41~43. 朱洗. 鱼类的生殖及子代的发育、生长与变态[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 76~112. 殷名称.鱼类生态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121, 124.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鱼类繁殖生物学研究对开展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增殖、开展鱼类人工繁殖、开发鱼类养殖新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鱼类繁殖后代的质和量与其性腺发育的程度和生殖力密切相关。 国内外有关鱼类个体生殖力的研究资料丰富,研究技术成熟。主要通过统计绝对生殖力、体长相对生殖力、体重相对生殖力,及其与体长、净体重、成熟系数、年龄等形态学指标的关系,弄清其繁殖策略,及其与生殖力(特别是绝对生殖力)密切相关的形态学指标,作为优质亲鱼的选择依据。国内有关鱼类个体生殖力研究的对象以前主要集中在一些较大型的经济鱼类,近年来随着对鱼类多样性保护的重视,在一些小型鱼类如白缘鱼央、黑斑原鮡等也开展了研究。 鳅科鱼类资源丰富,全世界已知鳅科鱼类共23属,200多种,我国约18属,100多个种和亚种,占我国淡水鱼类种类的1/8以上,在鱼类多样性保护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鳅科鱼类体形小,经济价值相对较小,因此在我国鳅科鱼类的研究相对滞后,仅在分类学上对其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在个体生殖力方面,仅在泥鳅、西藏高原鳅、短体副鳅、花斑副沙鳅、中华沙鳅等有报道。加之鳅科鱼类多数在江河或山溪的激流环境中栖息,大量的水利枢纽建设将使他们由于栖息地的丧失而面临绝境。以上原因极大地制约了鳅科鱼类的开发和利用。在国外,许多鳅科鱼类已作为观赏鱼得到了大力开发。如皇冠沙鳅(Chromobotia macracanthus)、库勒潘鳅(Pangio kuhlii)、沙鳅(Botia almorhae)、条纹沙鳅(Botia striata)和Yasuhikotakia sidthimunki等已成为观赏鱼中的佼佼者。 宽体沙鳅隶属鲤形目、鳅科、沙鳅亚科、沙鳅属,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和重要经济鱼类。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产区价格即达300-400元/公斤,且其体态纤细,体表斑纹美丽,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观赏鱼类。有关其基础生物学资料较少,其繁殖生物学资料迄今未见报道。本文拟从其个体生殖力研究着手,弄清其繁殖力、繁殖时间,为进一步开展其人工繁殖和开发奠定基础。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