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南通市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管理
- 简介:
- 此项目是南京人口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的调研项目,团队成员8人,分别来自三个不同专业,项目主题紧扣科学发展观等社会热点,探索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成员利用所学知识,采用走访政府职能部门、实地考察企业、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得第一手资料,研究方法新颖,可操作性强,获得学院优秀调查报告。调研活动在南通市《江海晚报》上刊登,南通电视台《新闻大不同》栏目对此次实践进行专门报道。
- 详细介绍:
- 在可持续发展的系统中,人口发展是整个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它与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促进与制约相并存的关系,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归宿和目的。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最突出表现是在人口消费需求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上,人口总量和消费水平状况决定了人口对资源环境压力的大小。因此,合理评价城市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发展状况,对于充分发挥城市的各项功能,搞好城市总体规划,实现南通市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本次调研以南通市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实践调研小组成员通过走访南通市人口计生委、环保局、供电局、污水处理厂等,并与相关部门领导座谈交流,深入工厂、企业一线调查排污情况,走村入户、到街头发放调查问卷,获取了有关南通市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南通市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南通市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南通市是全国实行计划生育最早、人口数量控制成效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团队成员调查南通市人口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南通市人口发展面临的问题。到2008年,南通市连续11年出现人口负增长;老年人口数量激增与人口老龄化加剧,2007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12.44%;婚姻挤压问题严重,独生子女教育与家庭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人口迁移带来的新问题,对南通市生育观念、生育文化、生育水平和生育政策调整的再思考。 2.南通市水资源情况调查与分析,调查发现,近几年来,随着工业污染源的增加,点源污染的趋势越来越严重,水质性缺水已成为制约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多年来,由于政府在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与社会经济发展严重脱节,导致治污严重滞后,污水处理率低,大部分城镇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以及企业存在偷排与超标排放等现象得不到解决,进而使得大量污染物泻入河道,水环境严重恶化,水资源持续利用率明显下降。 3.南通市生态环境调查情况与分析,实践小组主要通过与环保局同志走访视察南通市部分纺织,服装企业,以实地考察为主要方式,制定了以“生态文明 低碳生活“为主题的调查问卷,问题涉及居民的环保意识,生活用水的二次利用,废旧电池的处理以及对待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的态度等16个问题。我们发现,南通市关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工作依然需要继续落实,加强宣传,认真协调。 4.南通市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分析,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南通市1995-2007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定量研究。南通市人均生态足迹是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的8倍,人均生态赤字达到了3.12503184 hm2,当然,由于统计数据的不完整或有的项目的疏漏,人均生态足迹的计算值比实际要小;而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值比实际要大。所以,可得该市生态赤字应该还要大得多。这说明南通市的消费需求超过了自然系统的生态承载能力,南通市当前的发展是通过消耗自然资本存量或是依赖从外部输入生态足迹来获得当前的发展和弥补生态供给的不足,其发展属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类型。 5.对南通市生态赤字原因进行分析,人口总数快速增长,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能源消费需求增加是主要原因。 6.针对目前南通市人口现状和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对策主要有:南通市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促成南通市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降低生态足迹需求,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城市生态承载力,合理有效的利用水资源,保障水质安全,加快郊区经济发展,平衡生态压力的空间分布。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最突出表现在人口总量和消费需求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上,这对于充分发挥城市的各项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深入调研南通市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引用生态足迹模型,评价了南京市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产生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结合目前生态学、人口学等学科的发展和现实需要,合理评价城市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发展状况,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科学性:结合科学发观的基本要求,为南通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合理化的建议和对策。 先进性: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南通市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 独特之处: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生态学、人口学等学科的发展和现实需要,判断城市人口的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南通市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合理评价城市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发展状况,制定符合生态城市建设要求的各项对策措施,对于充分发挥城市的各项功能,搞好城市总体规划,实现南通市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作品摘要
- 在可持续发展的系统中,人口发展是整个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它与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促进与制约相并存的关系,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归宿和目的。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最突出表现是在人口消费需求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上,人口总量和消费水平状况决定了人口对资源环境压力的大小。因此,合理评价城市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发展状况,对于充分发挥城市的各项功能,搞好城市总体规划,实现南通市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本次调研以南通市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实践调研小组成员通过走访南通市人口计生委、环保局、供电局、污水处理厂等,并与相关部门领导座谈交流,深入工厂、企业一线调查排污情况,走村入户、到街头发放调查问卷,获取了有关南通市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南通市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同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生态学、人口学等学科的发展和现实需要,判断城市人口的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南通市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1、获南京人口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查报告 2、本文于2010年7月19日在南通市《江海晚报》上刊登 3、南通电视台于2010年7月9日在《新闻大不同》栏目报道。
参考文献
- 1. 南通市统计局,南通统计年鉴,1978-2008年; 2. 南通市国土资源局,《南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3. 南通市国土资源局,《土地变更调查资料2006年》; 4. 邬沧萍,侯东民.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 何敦煌.人口、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6.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生态经济理论方法与应用[M].黄河水利出版社.2003 7.杨开忠,杨咏等.生态足迹分析与方法[J].地球科学进展.2000.6 8.徐中民,张志强等.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2003.2 9.张颖.北京市生态足迹变化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10.Wackernagel M, Rees W E. Our Ecological Footprint: Reducing Human Impact on the Earth[M]. New Society, Gabrioala, BC,Canada, 1996
调查方式
-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 ■自发 ■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1.可持续发展的多角度定义 可持续发展概念被提出后,全球范围内对此展开了热烈讨论,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自然学家等分别对可持续发展给出各自的定义(1)从自然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2)从社会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3)从经济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4)从科技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5)WCED的可持续发展定义;(6)中国学者的可持续发展定义。 2.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 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内涵和特点的不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可分为四种: (1)基于经济发展为指导的指标体系。其核心思想是将自然资源存量或人类活动造成的自然资源损害和环境损失纳入GDP核算范围,然后使用统一的价值量作为度量尺度,从而应用经济学效益—费用分析的基本方法,评价人类活动的实际效果。 (2)基于系统论和方法论为指导的指标体系。有学者认为应该以系统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将经济、社会和生态指标进行系统化结合,使之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基于社会发展为指导的指标体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从1990年开始出版年度《人类发展报告》,并在《人类发展报告1990》中提出“人文发展指数”(HDI),用于测算世界各国人类发展状况。 (4) 具体生物物理量为指导的指标体系。由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在世界范围内保护生态系统功能完整的重要性,人们对生态系统功能的了解还非常不足,因此很难成功地模拟区域生态经济相互作用模式。 3.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方法,都是通过评价自然环境、制定政策来预测环境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通过分析这些指标的特点,发现一些问题。 (1)指标过于庞杂且不均衡。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最初都在理论层次上进行。为了反映可持续发展的丰富内涵,研究者列出大量可能的指标体系,但其中能够反映可持续发展变化的动态指标偏少。 (2)指标体系的研究与评价模型的研究脱节。由于很多指标难以甚至不能量化,许多研究者不是基于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去构建其评价模型,故操作性较差。 (3)难以投入实际应用。在开发指标体系的研究中,国外专家呼吁设计出一种类似于道琼斯平均指数的指标作为判断是否可持续的信号。但可持续发展概念范围远比我们描述的大,这就产生了指数的适宜性和数据的可得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