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能脉之眼--多维度管道内检测机器人
小类:
机械与控制
项目团队简介:
该项目指导教师为东北大学信息学院刘金海教授、卢森骧讲师,主要发起人为自动化专业2019级本科生冯宇霖。几年以来,团队累计吸纳了来自自动化、机械、软件、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六十多名优秀本科生,累计申请专 利二十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近十篇,制作完成实物原理机数套,历届成员推免深造率达100%,其中20级成员均推免至C9院校。
项目亮点介绍:
管道,是油气能源的主要运输载体,关乎国家能源、战略和国土安全。到2025年,我国油气管道总里程将达到24万千米, 存在巨大的检测需求。然而,目前管道检测遭国外技术垄断,且检测精度受限于外表面缺陷检测不足和复杂环境适应能力差。 针对以上问题,项目团队在机器人设计与控制、缺陷处理方法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与实验工作。结合漏磁、红外热成像、 声波、远场涡流检测技术,提出了管道多维度全息内检测和特种环境适应的多维度管道检测机器人方案。机器人采用多节链接的蛇形结构,在管道内油气的推动下前进,可实现管道内90度转向,适应管道形变从而 进行缺陷检测。通过一系列软硬件开发实验和中海油等合作中试验证,与国内外同类型产品对比,该项目机器人 首次利用多种检测方式融合,实现全息管道内检测,缺陷检测准确率高达98%,可同时检测腐蚀缺陷、微小泄露、 组件缺陷和外壁破损,且检测精度由90%提升至96%,小缺陷的精度75%提升至85%,最小可检测泄露流量 0.2286L/min。 同时,机器人具有特种适应能力,续航里程更远。内检测机器人增设防卡驱动装置与自复位结构, 同时搭载视觉导航,低功耗振动检测定位技术,大大缩小了定位误差。团队部分技术已在合作企业的系统中集成应用,效果良好,实现了对管线运行的有效监测。勘能脉微殇,捍 国重安康!团队致力于油气管道缺陷检测,打破国际垄断,用中国力量,守护能源安全。
参赛感悟收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进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必须要 确保能源安全。”在第十八届“挑战杯“竞赛中,项目团队从祖国的东北到西南,通力合作,精益求精,克服重重困难,终于 不虚此行。在这次竞赛中,团队成员的科研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提升,培养了勇于突破、敢于挑战的优秀品质, 也深深感受到了"挑战杯"竞赛的魅力。同时,项目团队也在第十八届"挑战杯"竞赛国赛的舞台上领略了全国各地优秀团队的 风采,团队成员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未来将继续投身到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科研攻关中去,为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 辽宁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品图片

  • 能脉之眼--多维度管道内检测机器人
  • 能脉之眼--多维度管道内检测机器人
  • 能脉之眼--多维度管道内检测机器人
  • 能脉之眼--多维度管道内检测机器人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