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越溪河春季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生命科学
- 大类: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 简介:
- 本作品选取具有四川典型丘陵地区河流—自贡荣县越溪河作为研究对象。又底栖动物主要由水栖寡毛类、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等大型无脊椎动物组成,其不同种类生活环境差异明显,能够较准确和客观地反映水体功能和水质的变化,是进行江河水质评价的重要指示生物,因此将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结合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对弄清四川省丘陵地区河流底栖动物的资源状况,预测小井沟水利工程建设对越溪河水质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 详细介绍:
- 越溪河古名拥斯茫水,又名大牢溪,是岷江的一级支流,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自荣县入宜宾县境内,全长105km。流经合什、征远、柳嘉、沙沟、改进、新桥、观音、徐家、隆兴、越溪、古柏、缸平、黄伞等十三个乡镇。具河流开发早、两岸人口稠密、生物资源利用强度大等丘陵地区河流的典型特征。如:为保证越溪河沿线居民的生活、生产用水,已建大坝4处;2003年建立了四川省宜宾越溪河风景名胜区。自贡市是...(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写作目的:选取典型的丘陵地区河流——越溪河作为研究对象,揭示典型丘陵地区河流底栖动物的资源状况,预测小井沟水利工程建设对越溪河水质的影响。 基本思路:对越溪河有代表性的样点进行底栖动物的采集、固定,将标本带回实验室鉴定和分析,根据底栖动物各种属的生境特点和越溪河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点,运用群落生物学指数对越溪河水质进行综合评估。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科学性:底栖动物多数长期生活在底泥中,具有区域性强,迁移能力弱等特点,其群落的破坏和重建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且多数种类个体较大,易于辨认。因此利用底栖动物的种群结构、优势种类、数量等参数可以确切反映水体的质量状况。 独特之处:国内通过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评估水环境一般集中于大型河流、湖泊,对典型丘陵地区河流鲜有关注,本文对丘陵地区河流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分析,对此类河流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资料。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通过底栖动物和应用生物指数法得到越溪河水质污染为β中污染,系由两岸居民的生活污水等引起的有机污染,建议政府加强对上游盐矿、煤矿企业的监管,加强工业废水、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无害化处理,以保证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同时得到小井沟样点水质清洁,符合饮水工程的建设要求,并为此类河流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学术论文摘要
- 2009年4月中、下旬对岷江支流越溪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并应用生物指数对河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越溪河春季共采集到底栖动物46种,其中节肢动物22种,软体动物19种,环节动物4种,扁形动物1种.不同微生境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平均生物量和各类群平均密度差异较大,体现了植被较丰富、工业相对不发达而水电开发较早的丘陵地区河流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的典型特征.生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小井沟河段水质清洁,符合饮用水标准.
获奖情况
- 2010年12月发表于《内江师范学院学报》的第25卷第12期。
鉴定结果
- 本作品为2008年内江师范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自贡市小井沟底栖动物研究与水环境的评估”的科研成果。 学报编辑部及导师评定结果: 本文研究方法科学、结果详实可靠、数据丰富具有统计学意义。
参考文献
- [1]王备新, 杨莲芳.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水质快速生物评价的研究进展.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1, 24(4): 107-111. [2]张觉民, 何志辉. 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91: 170-189. [3]Shannon CE,WienerWJ.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U...(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国外通过底栖动物检测水质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不仅在于大型底栖动物,小型底栖动物同样受到详尽的研究,能够通过调查地区底栖动物群落状况,客观反映该地区水环境状况。国内通过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评估水环境的报道虽然较多,一般集中于大型河流、湖泊的水利工程评估,对典型的四川省丘陵地区河流鲜有关注,本文对开发早、两岸人口稠密、生物资源利用强度大等丘陵地区河流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分析,对此类河流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