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视域下高校学生工作品牌创建对策之思考
小类:
教育
简介:
本文全面阐述了学生工作品牌的内涵及其具备的效应,指出了创建学生工作品牌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针对学生工作品牌的发展中存在的意识弱、思路旧、缺创新、少评估等问题,给予科学分析,从传播理念、技能普及以及保护体系三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最后通过构建高校学生工作系统运作模式以及双向建设模型,配合品牌价值评估与学生工作品牌信息化发展,提出了创建学生工作品牌的创新探索,为高校学生工作向特色化方向发展提供参考。
详细介绍:
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视域下高校学生工作品牌创建对策之思考 迟 涵 【摘要】学生工作,作为高等院校充分发挥教育服务社会职能的充分体现,是打造人才品牌、高校品牌的重要途径。本文全面阐述了学生工作品牌的内涵及其具备的效应,指出了创建学生工作品牌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针对学生工作品牌的发展中存在的意识弱、思路旧、缺创新、少评估等问题,给予科学分析,从传播理念、技能普及以及保护体系三个方...(查看更多)

作品图片

  • 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视域下高校学生工作品牌创建对策之思考
  • 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视域下高校学生工作品牌创建对策之思考
  • 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视域下高校学生工作品牌创建对策之思考
  • 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视域下高校学生工作品牌创建对策之思考
  • 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视域下高校学生工作品牌创建对策之思考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从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视角,通过高校学生工作品牌的建设,强调高校在育人、帮扶、救助上实现新突破的同时,提升高校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为实现高校竞争力提升、未来品牌价值延伸创造条件。本文首先明确创建高校学生工作品牌的内涵及其效应;其次,对其必然性与紧迫性做分析,指出创建高校学生工作品牌的社会环境、竞争优势以及社会效益,通过对当前发展现状的剖析,指出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就学生工作品牌的创新给予探索。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学生工作以“学生为本”为宗旨,始终贯彻教育、管理、服务这三大主题,创建高校学生工作品牌恰好顺应其这一主题。探索学生工作品牌创建成果与学工人员绩效考评相结合的新路子;构建学生工作品牌系统运作模式及选择性依附发展策略;建立双向建设模型,逐层打造双向建设机制;把握学生工作的基本内容,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推动以思想文化政治教育为载体的学生工作“软品牌”建设,实现高校软实力竞争、贯彻软实力的生产方式等。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文中所提及的许多途径和措施,如通过双向建设机制、推动以思想文化政治教育为载体的学生工作“软品牌”建设等都是基于高等教育市场的不断细分以及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高涨和高校之间竞争愈演愈烈的现状。具体到不同的学校将品牌打造与高校实际相结合,如构建学生工作品牌系统运作模式,建立动态机构选择性依附发展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育人,推动高等教育产业向前发展,为高校进行战略抉择提供了新的依据。

作品摘要

学生工作,作为高等院校充分发挥教育服务社会职能的充分体现,是打造人才品牌、高校品牌的重要途径。本文全面阐述了学生工作品牌的内涵及其具备的效应,指出了创建学生工作品牌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针对学生工作品牌的发展中存在的意识弱、思路旧、缺创新、少评估等问题,给予科学分析,从传播理念、技能普及以及保护体系三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最后通过构建高校学生工作系统运作模式以及双向建设模型,配合品牌价...(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该作品主要内容已在南京出版社主办的《改革与开放》杂志(CN32-1034/F)2011年第3期发表。 2、该作品在重庆文理学院第十届“科技文化月”活动之“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二等奖。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中国教育部,2010-7 [2]《“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计社会[1995]2081号,1995-11-18 [3]《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R]中国教育部,2004-8 [4]《北京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办法》校发[2007]99, 2007-6-6 [5]孙培雷 黄文洁等.高校...(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 ■自发 □其他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本身与国外有很大的差异,从我国的历史、人文、教育史的演进来看,是不可能照搬国外在学生工作方面的协会模式。笔者通过对高教期刊等相关文献的统计发现,大约从2006年起中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才开始涉及教育管理工作品牌,至此以后,仅仅只有50篇左右研究涉及学生工作品牌的相关文献,大约700多篇涉及高等教育相关专业、管理、推广、服务、战略品牌建设,约20篇明确提出“品牌立校...(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Loading...